在移动医疗领域中,目前最为热门的就是各种健康类的APP推广和应用,它们有帮助患者挂号找名医的,有能提供远程诊断服务的,有监测慢病检查数据的,可是国家卫计委统计信息中心副主任王才,对此的评价却是“数量很大,但是质量却不一定高”。
在第五届中国移动医疗产业大会暨第三届智慧医疗健康中国论坛上,北京协和医院医院管理处处长王海涛表示,健康类APP可能有上万个,但采集的数据并没有统一进行管理,只停留在企业或是部分医院手里,没有很好融合、解读和再应用,因此也看不出数据背后的作用。
比如,看病用的就诊卡和检查的结果,即便是通过APP完成操作,很多也是局限在所就诊的医院内部分享数据,医院之间并没有互通,不仅是数据无法统一,同时对医疗资源也造成浪费。
医疗行业其实是一个典型的大数据行业,王海涛处长解释说,做一次MRI(核磁共振)检查,从头到脚扫描的核磁片要3000张;做一次心脏介入的手术,整个过程录下来大约是30分钟的小电影,每天需要存放的数据量很大。
然而,这些数据的核心是分析、验证和建模,应该把患者持续的、连续的生理数据监测和患者的主观感受、意愿等联系起来,并且与临床医生的技能和经验进行深层次交融,这才是大数据典型的特点,而不是单一数据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