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第12届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中共有医卫界代表委员225名,他们都是各个专业中的佼佼者。
看惯了两会代表的参政议政、建言献策,本文把关注点放在了老百姓最想了解的医生代表的老本行上。健康时报两会报道组记者在会议现场,为您发回代表委员们临床中最擅长的拿手好活(排名不分先后)。 一针确诊前列腺癌
健康时报记者 井超
专家简介:王建业,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北京医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擅长:前列腺疾病、泌尿系肿瘤、前列腺增生、膀胱癌等手术;出诊时间:周四上午特需门诊、下午专家门诊 约王委员采访,不容易。两次敲定,最终定好的点儿,临时又黄了。“得赶回医院会诊个病例,你再等等。”又是一天。
但最后的采访,王委员果然没辜负期望。谈医患关系、谈医改,连任两届政协委员的王建业感触颇深。几十年来,王建业在其专业领域深耕细作建树颇丰。特别是近几年,他带领团队交出的成绩单颇为瞩目——全亚洲率先开展核磁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技术,一针确诊前列腺癌;国内积累经验最丰富的膀胱起搏器安装例数,解决了前列腺癌确诊及控制尿失禁这两项泌尿外科最有代表性的两大难题。
治前列腺癌,确诊是首要问题。但别的癌症,拍个核磁或者CT片子,医生根据经验基本就可以判断是否是癌。前列腺癌不同,看片说话行不通,穿刺确诊终定性。王建业对记者说,虽然穿刺听起来并不复杂,但如今大多医院采用的B超引导下的穿刺,但仅穿一针不够,得十几针。不同部位多角度穿刺取出组织,才能综合判断。
患者一听,要十几针,“本来前列腺部分就不大,这不穿成筛子了吗?”王建业笑着跟记者说起这临床上常遇到的患者质疑。那少穿几针,还能准确确诊,有没有法子?去年,王建业团队在全亚洲率先引进核磁引导下的前列腺穿刺技术,通过核磁,视野清晰定位精准,一针搞定,精确度高,风险也小,大大提高了前列腺癌的阳性穿刺率。
不过,“相比于前列腺癌,尿失禁在老年人中发病更为普遍。”王建业说,比如老年前列腺增生患者,正常人排尿后膀胱中不会再有残留尿,但前列腺增生患者由于增大的前列腺挤压着尿道,导致尿道梗阻,尿意常有,但排出不净,大量残留尿滞留在膀胱。日久天长,膀胱总处于充盈状态,弦绷得太久,就会张力尽失。于是,恶性循环,膀胱收缩力越低,排尿愈困难,尿频、尿急、尿不尽情况越严重,往上走,容易残留尿回流影响到肾功能,往下走,容易引起尿路感染。别以为这是不要命的事儿,时间久了,小问题引发大隐患。严重时还会导致肾脏衰竭。
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的感受可能更明显,正常人24小时内排尿8次以内,他们可能要二三十次之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排尿太“任性”,收服有办法。泌尿外科大拿的招法是,给“水龙头”加个“控制阀”。“同心脏起搏器类似,膀胱起搏器为的是给膀胱助力,进行骶电刺激治疗,控制排尿频率。”王建业说,膀胱起搏器是一套精致小巧的微电子装置,包含一个带有记忆功能的脉冲发生器、一根电极和一根延伸导线,这些部件均从骶椎处植入体内,不影响病人的日常生活。对顽固尿频患者,植入起搏器后可控制在2~4小时排尿一次,大大减少了排尿频率。
这项技术近年来已陆续在国内部分医院开展,但由于目前该起搏器全部为进口耗材,费用稍高。为此,王委员在努力推动起搏器国产化,希望在将来能够实现费用降低并进医保,让更多患者用得上、用得起。
王建业常说,临床医学是经验依赖性学科,病人是医生最好的老师。因此,时刻把患者利益放在首位,是王建业的行为标尺。“行医是一种艺术而非交易,是一种使命而非行业。在这个使命当中,用心要如同用脑。要心中时刻想着患者感受和诉求,才能更好的把医疗服务做到实处。”王建业说。
九十多岁也能种牙
健康时报记者 魏雅宁
专家简介:林野,全国政协委员,北大口腔医学院副院长,种植科主任;擅长:正颌外科、颌面创伤、种植义齿;出诊时间:周一、三、五上午(专家门诊) “世界上第一个使用种植牙的患者是个瑞典人,他的种植牙用了44年,他去世时种植牙依然完好。”林野教授说,目前,我国的种植牙技术发展速度是国际上最快的国家之一,相当一部分在国际上也处于一流水平。
在短短十几年间,把国际上先进的现代种植牙理念和技术应用于国人,并根据国人的颌骨解剖特点消化引进技术,率先在国内开展一系列骨增量植骨技术、即刻种植即刻修复和美学种植技术,在国家973重大研究计划支持下还牵头研发了国内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先进理念的种植体系统,使它更符合中国人颌骨的解剖条件。
林野教授把种植牙形容为人的第三副牙齿。“与传统的假牙(镶牙)相比,种植牙的优势是非常明显的,第一稳定,第二功能好,第三患者感觉舒适,第四不损伤邻牙,完全克服了传统镶牙方法的缺点和不足。”
“缺牙较多或无牙的老人种植效果最好,最明显。单颌只需要种植4个人工牙根,可以修复12颗牙,(上下颌则需要植8颗牙根)当天种植当天可完成假牙修复,而且还是一个固定修复,患者当天就可以使用。这就是国际上先进的即刻种植即刻修复新技术。”林教授介绍说,他治疗过的年龄最大的患者是93岁。
种植牙技术是一项科技含量极高的临床现代治疗技术,种植牙的使用寿命除了取决于种植体的加工精度、患者条件、医生良好的专业训练等,还取决于患者的自身维护,就像你买个奔驰车,不光要车好发动机好,还要道路好,维护保养也得好,才能开得久。“我们科曾对6000多颗种植体进行了10年的跟踪统计,有97.4%都在有效地使用,结果已发表在中华口腔医学杂志上。”
下转12、13版
医生代表委员们的拿手好活 专家简介:孙丰源,全国政协委员,天津第一中心医院副院长,中国超声医学工程眼科学会副主委;擅长:治疗眼眶肿瘤、眼眶外伤、甲状腺相关眼病等;出诊时间:周二上午、周四下午 眼眶病大拿健康时报记者 文雯 孙丰源是我国首屈一指的眼眶病专家,诊治眼眶病近万例。这两天孙教授颇为繁忙,时间排得满满的,可一听说是健康时报记者,专门腾出了中午休息的时间接受采访,希望能给老百姓普及一些眼眶病相关知识。
什么是眼眶病?“广义来说,眼眶骨的空腔范畴内的疾病都属于眼眶疾病,而从狭义的角度理解,就是眼部除了眼球之外的病变。”孙丰源告诉记者,眼眶虽然部位很小,但构造极其精细和复杂,其内有很多组织,包括眼球、肌肉、神经、血管等,这些部位都有可能生长肿瘤。而眼眶肿瘤的种类多达百种以上,范围广泛,临床表现也多种多样,目前仍是眼科领域的难点。
作为目前国内眼眶肿瘤方面最权威的专家之一,孙丰源诊治了很多复杂的眼眶肿瘤病例。2010年,孙教授接诊了一名肿瘤已从眼眶向颅脑纵深发展并与大脑组织相连的患者,手术难度极大,最后手术团队成功为患者切除了直径达10厘米的眼眶肿瘤,这在国内十分罕见。
甲状腺相关眼病主要表现为眼球突出、眼睑病变、眼肌以及视神经的病变,目前没有特效的“治本”药物,是目前眼科临床较难处理的疾病。孙教授在采访中指出,这是一种慢性疾病,有反复治疗、反复发作的特点,若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正确,会给患者带来很多痛苦和严重后果。
“眼眶病的患者有的看不清东西,有的出现重影,也有可能有疼痛,症状很多,而且,早期症状隐蔽,很多患者察觉不到。”孙丰源强调,如果出现不明原因的视力下降、疼痛等,应尽早就诊。
专家简介:安阿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肛肠科主任医师;擅长:治疗各种重度痔疮、PPH术后肛门狭窄等肛肠疑难重症;出诊时间:周一上午(特需),周三上午(专家门诊) 驻地里的肛肠保健医 健康时报记者 井超 看肛肠病,找安阿玥算找对了人。在圈里,他是出了名的“安一刀”,用中医疗法治痔疮是一绝,每年都带着”家伙事儿”来驻地,给慕名而来的代表委员看痔疮。从80年代开始研究总结,至今已经三十多年,1994年,这一疗法总结为安式疗法。
“要说特色,数注射疗法治痔疮。”安委员谈起绝活兴趣盎然又谦虚低调。与西医的手术切除不同,安氏疗法是中西医结合治疗肛肠疾病,特点是损伤小、痛苦小,恢复快、无后遗症,对于内痔和混合痔,用中药注射疗法。注射药物也是自家“专利”——“芍倍注射液”(原名安氏化痔液),是国家近十年来唯一批准的治疗痔疮的二类中药新药。打一针,痔疮会慢慢消除。对于复杂顽固的坏死、出血和直肠狭窄等情况,则先注射后微创手术双管齐下。注射液直肠内注射加结扎、肛门紧缩术治疗直肠脱垂,二十分钟即可以解决以往开腹都难以治愈的疾病。
搞了这么多年“排泄口”的工作,安阿玥的手很灵,通常一摸就准。他做手术也很快,像变魔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为了练这门手艺,安阿玥下了大工夫,别的不说,如今为了保护视力多做手术,他都不怎么看手机。
现代人吃得好又生活不规律,犯个便秘绝对很常见。治便秘,安委员也有绝招:中青年便秘多是缺水造成,就用穴位按摩通便法;体质消瘦的阴虚型便秘用滋补脾肾润肠通便法;对更年期便秘则用疏肝理气通便法;而高血压、心脏病等慢性病老人,则用活血化瘀法。总之,“辨证对待,择人施治。”安阿玥提醒,春天气候干燥多风,润肠通便少不了两样,多吃萝卜勤喝水,不去医院跑断腿。
专家简介:杨爱明,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擅长:疑难胰胆疾病的内镜诊治;出诊时间:周一上午(东院特需),周四上午(东院专家门诊)
消化疾病的神探
健康时报记者 魏雅宁 得过消化疾病的人都知道,北京协和医院的消化内科是全国一流的。在这个有着82年历史,30多位医师的科室里,有两个“明”星,一个是科主任、国内知名的消化疾病专家钱家鸣,另一个“明”则是年轻有为的科室副主任杨爱明。才四十多岁的他,凭借突出的技术和患者良好的口碑,一举被推选为全国政协委员。
在所有的科室里,消化内科管的“地盘”应该是最大的,涉及到食管、胃、肠、肝、胆、胰等多个脏器的疾病。要想清晰、准确地了解诊断这些消化脏器的疾病,杨爱明教授有他的“神探帮手”——超声内镜,一个装有微型、高频探头的内镜伸入胃里、肠里。
内镜超声是诊断食管、胃、十二指肠、结直肠黏膜下肿瘤的重要方法,对食管、胃、十二指肠、结直肠、胆管和胰腺癌进行术前分期,还能像侦探一样发现非常小的早期癌症,特别是早期胰腺癌,即便是小到0.5cm的病变都可以被它查出来;对于小到2~3毫米的胆管微小结石的诊断超声内镜更是它大显身手的地方。
ERCP技术(内镜下逆行胰腺管造影术)和超声内镜是消化内科两个非常重要的技术。“消化内科是内科中的外科,经过20多年的技术创新,现在我们能很娴熟地利用超声内镜结合ERCP技术,做到从诊断到手术一站式微创治疗,如胆管或胰腺不通了,ERCP引流失败了,可超声内镜引导下扎根针进去引流;通过超声内镜发现一些其它方法发现不了的胆管微小结石,直接用ERCP的微创方法把胆管结石取出。”杨教授常说,能用自己掌握的技术为患者解除病痛,就是他每天最愿意做的事。 专家简介:王承德,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主任医师;擅长: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红斑狼疮等;出诊时间:北京顺天德中医医院周一、四、六上午 一虚三实治风湿
健康时报记者 井超 无论是提案,还是看病救人的老本行,王承德委员的关注点离不开一个“湿”字。全国政协会上,他八年上书只为水,呼吁重视水资源的污染及保护;中医专业中,他倾尽半生心血为风湿,“驯服”疑难风湿免疫病这一顽疾。“风湿难治,难在多病因、多系统、多表现、多脏器。”王承德说,这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了10大类100多种疾病,至今病因不明,没有特效药。中医认为风湿病由风、寒、湿三者杂至导致,湿邪黏滞,如油面和在一起,难分难解,素有“千寒易除,一湿难去”之说。
但尽管如此,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古方中就有关于痹症治疗的文献记载。王承德在善用古方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治疗上应重视扶正培本、健脾化湿。
“一虚三实、六法治内、八法治外”,王承德将其疗法做了总结。“一虚三实”即正虚为本;以湿热、寒湿、痰瘀为标。“六法治内”即扶正培本、温经散寒、通络止痛、清热化湿、祛痰消肿、活血化瘀。
颇有特色的要数这“八法治外”,即通过有药浴、贴敷、按摩、熏蒸、针灸、足浴、离子导入、电位治疗等外治法,配合内科治疗,针对性强,副作用小,疗效也更加明显。
王承德说,随着免疫学的兴起和成熟,风湿的诊断治疗变得更加方便科学。预防风湿病要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平时要注意防寒湿、防潮受冷,也不能过于疲劳,这些与风湿发作有一定的关联。此外,出现相关症状时,应该尽早通过免疫学的精确诊断后及时治疗,会有很好的预后效果。 专家简介:葛均波,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候任主委;擅长: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抓住心梗救治黄金时间
健康时报记者 尹薇
以往在医院内,很难抓到葛均波院士采访——他多半正穿着厚厚的铅衣在手术室。这是因为只要有急性心梗患者送到上海中山医院,即便是凌晨,电话一来,他便立即爬起来赶到医院,有时手术室一呆可能就是一整天。
这不仅仅是因为他率领的中山医院心内科团队是国内最顶尖的心血管治疗团队之一,葛均波院士自己早已成为国际上心脏介入方面的翘楚,有无数病人慕名而来;还因为他率先开辟了华东地区第一条24小时急性心肌梗死抢救“绿色通道”,10多年来紧急收治并抢救了超过2000例患者,救治成功率超过96%。
急性心肌梗死曾经由于其病情变化快,发展迅速,死亡率高,成了致命杀手。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3》相关资料显示,从2005年开始,急性心梗死亡率呈现快速上升趋势,目前估计每年有250万例心肌梗死发生,每年约有54万人死于急性心肌梗死,尤其是农村地区。但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开通梗死的血管可降低患者死亡率。
“心梗救治在医学技术上不是不可逾越的难题,”因此今年葛均波院士建议在每年11月20日设立全国心梗救治日,这个日子的寓意就是要抓住黄金120分钟,规范治疗。在全国范围内有组织地进行“全国心梗救治日”主题系列活动,包括宣传资料推广、心梗危险因素筛查、心梗救治演示、心梗科普讲座、全民心梗科普知识竞赛等。“希望引起全社会重视,不仅把自己心肌梗死的救治和绿色通道的经验和全国同行分享,也让更多老百姓知道怎样预防筛查以及怎样配合医院争分夺秒进行抢救的健康知识。”葛均波院士称。 专家简介:郑珊,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妇联副主席、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副院长;擅长:治疗小儿消化道畸形、新生儿畸形等;门诊时间:周四下午(特需门诊)
打通闭锁消化道通路健康时报记者 尹薇
或许是和孩子打交道很多,郑珊教授显得比实际年龄有活力得多。作为中国独立培养的第一位儿外科女博士,郑珊教授从死神手中夺回无数个生来就不够“完美”小生命。
在各种类型的出生缺陷中,胆道闭锁在诊断和治疗方面都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而郑珊所在的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是全世界手术治疗胆道闭锁最多的中心。在大量的临床基础上,她不断探索胆道闭锁发病机制,并制定临床规范,使得医院胆道闭锁的治疗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在诸多先天畸形中,胆道闭锁,虽不是小儿外科的常见病,但也并非少见疾病,诊治属于世界难题,而且我国等亚洲国家发病率高于西方。”郑珊教授认为,尽早发现尽早处理,存活率和预后都会很好。所以,她强烈推荐在60天以下怀疑胆道闭锁的梗阻性黄疸患儿,应该直接进行剖腹或腹腔镜胆道造影明确诊断。
每年由郑珊主刀的手术达300余例,其中疑难复杂病例100余例,创造了多个儿外科手术之最。尽管临床已经让她争分夺秒,然而医术和爱心也令她名气逐渐传开了。她也担任起上海市妇联副主席,以及全国政协委员。
“很多患儿因为种种原因被遗弃在医院,这些孩子长期在医院病房内生活,没有亲人照料,无法像正常孩子一样接受教育以及建立与社会的联系。医院可以治疗他们身体的疾病,可无法解决后续。这令郑珊今年把提案放在了儿童福利制度的顶层设计、配套法律制度的完善上。作为一位儿科专家,她期待我国儿童福利制度在依法治国的整体框架上有进一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