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发生手外伤,由于抵抗力低,虽然伤口小,却有可能引起化脓,甚至引发败血症,不可忽视,更不要滥涂药。
中国工程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手外科主任顾玉东教授最近在临床上遇到这样一个患者。“一处很小的皮肤割伤,由于处理不当发展到需要截指,留下终生残疾,这虽然是个案,但可以从中吸取一些经验与教训。”顾玉东院士说。
手外伤的情况很多,比如在打扫卫生或使用木具时,由于皮肤敏感性低,木刺扎入,虽然用手自以为拔了出来,但往往在深处留下残余,由于木刺有菌,感染后可以引起化脓,木刺不除,即可反复化脓。还有些老人,由于在腱鞘部位有小外伤感染而引起腱鞘化脓。开始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不久即出现红肿和强烈疼痛,往往是病原性弱的细菌感染,反复化脓,久治不愈。手外伤正由于其常见,所以容易被忽视,造成治疗上的延误,导致手功能的丧失。
发生手外伤后,学会正确的止血方法是很重要的一步。一般小伤口通过压迫即可止血,只要用棉球或纱布(干净的手帕或卫生纸也可)压在伤口处数分钟即可。
对于出血量较多的手指外伤应当怎么办?顾玉东院士介绍说,此时可以用健手压迫指根部止血,也可以用橡皮条结扎指根部,但要记录时间,一小时要放松一次。长时间扎得过紧会使手指缺血,甚至坏死。在手外科,由于止血带结扎过紧时间过长而导致手部局部组织缺血坏死甚至截指的病例不在少数,通常是患者缺乏医学常识,一旦出现问题只能追悔莫及。
现在天气开始越来越热,伤口感染也是最不容忽视的。历史上不乏因小伤口感染导致死亡的例子,如诺尔曼·白求恩。预防感染很关键的一个步骤就是清洁伤口。顾玉东院士表示,在控制活跃性出血的条件下,应当用蒸馏水或矿泉水冲洗伤口,让伤口中的污物冲除,也可减少污染的微生物。没有的话也可用自来水冲洗伤口,尽量减少创面细菌的数量。
“伤口裂开,皮下组织暴露很容易发生微生物污染及繁殖,最终致伤口感染化脓。因此,闭合伤口也是预防感染的最重要措施,越早闭合伤口,感染的机会越少。闭合的方法,可以用各种商用消毒的胶布,大的伤口应去卫生站或医院处理。”顾玉东院士说。
需要提醒的是,手外伤后,每个人的皮肤愈合周期都差不多,一周左右即可愈合。但是皮肤伤口感染后,身体免疫力低下的人,可能会长时间不愈合,甚至会出现溃烂。如果伤口超过7天仍有红肿刺痛等症状,不见好转,就要考虑伤口是否已被病原菌感染,此时应尽快到正规医院就医,不宜延误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