眯了眼睛:少用手揉
浙江宁波中医院眼科主任医师蔡航波(搜狐博客):刮风天如果有沙尘等异物吹入眼睛,老揉眼的话很可能损伤角膜。此外,手上的细菌还会被带入眼中,引起眼睛发炎。更糟糕的是,有时候异物非但不能被揉出来,反而会更牢固地附着在角膜内加重损伤。
如果被眯了眼睛,应该闭上眼睛,等到眼泪大量分泌出来,再慢慢地眨眼睛。或者把上眼皮轻轻上提,用生理盐水冲洗。如果这些方法都不奏效,就要到医院寻求医生的帮助了。不要自行点眼药水,避免对眼睛造成药物性损害。多眨眼睛、外出时戴一副太阳眼镜能有效防眼干、眯眼。
打喷嚏:
别用手改用胳膊挡
“医学界健康生活”公众微信:现在大多人在打喷嚏时会用手捂住口鼻,这时感冒病毒会附着在手上,而且能在皮肤上存活3个小时,病毒可能很容易通过接触,进入你的眼睛和鼻子。
如果来不及用手绢、纸巾来遮挡,建议挽起手对着胳膊打喷嚏,至少会阻断感冒病毒的传播。
掏耳朵:
没必要刻意清理
香港卫生署学生健康服务网:耳垢(俗称耳屎)是耳道内的分泌物,内含油脂与防菌的酵素,能保护耳道的皮肤。在正常状况下,耳屎会顺着表皮细胞的新陈代谢而排出外耳道,不必刻意去清理。用棉棒、耳挖或其他硬物挖耳,会把耳垢推得更深入耳内,堵塞耳道,引起耳朵不适及影响听力。自己动手挖耳可能会弄伤外耳道的皮肤。使用不洁的工具挖耳是导致外耳炎的常见原因。若使用棉棒,棉花球在耳内脱落,更会造成异物入耳,对耳朵有不良影响。
实际上,只有耳屎过多、堵塞耳道影响听力时才需要掏耳朵,最好去医院请耳科医生帮忙清理耳道。如果在家自行清理,建议最好使用软质棉棒,不要用指甲、铁签等尖锐物。
抠鼻屎:别直接上手
广东省人民医院保健科陈宇翔(有问必答网):有人习惯抠鼻子,不管有没有鼻屎。但经常抠鼻子对鼻腔的黏膜不好。因为我们手上有很多细菌,特别是指甲里细菌更多,如果经常抠鼻子,会损伤鼻毛、黏膜,使毛细血管破裂,还会导致鼻孔增大。清理鼻屎的正确方法是每天用棉签沾湿放入鼻中清理,这样不会伤害鼻毛,也不容易把鼻孔弄大。
塞了牙:
别用牙签和指甲剔牙
放心医苑网:如果饭后有长期用牙签剔牙或用指甲剔牙的习惯,就会发现自己的牙齿间隙越来越大,吃东西塞得更严重,牙齿还经常出血,这可能已经引起牙周疾病了,需要进行消炎治疗。
口腔科专家建议,每天晚饭后使用一次牙线是对牙齿较好的保护。牙线不仅能剔出嵌塞的食物,还能很好地清洁牙面。牙线大多是用尼龙线、丝线、涤纶线或上蜡的棉线制成的,线的纤维松散,容易通过牙间隙接触紧密的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