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的健康时报23版报道了《这些3D打印现在就能用》,我的感受是,3D打印的效果确实很好。
去年10月的一天,我们科室夜里接诊了一位胫骨Pilon骨折的小伙子,这算是比较复杂的创伤骨科手术了,因为手术切口会比较大且术中容易损伤过多软组织,定位和复位难度都较大,出血量也多。家人和患者都很着急。急,还要稳,怎么保质保量地完成这个手术呢?我们想到了3D打印技术。
我们用3D打印机打印了患者右胫腓骨的模型,对着模型,大家一起进行了术前模拟操作,手术中,我们也把模型放在手术台旁边,看着模型做手术,原本要90~100分钟的手术,47分钟就完成了。我们很高兴,患者也很高兴。对患者来说,少受几十分钟苦,出血少,恢复快,出院也更早,实际上节省了很大一笔费用。
除了模型,在骨科用得比较多的还有填充材料。比如良性肿瘤切除以后或者骨折以后,需要植入一部分骨头,怎么办呢?20年前,我们会从一个尸体的骨盆上取一块骨头,现在我们可以取自己的骨头,或者异体骨——取别人的骨头。那么问题来了,取自己或者亲人家属的骨头,你能取多少?不但量有限,也会造成对另一个个体的损伤。现在我们可以用3D打印出一个1:1大小的仿生骨组织材料模型,直接放入体内,也可以使用15~20年。
除了技术上,我感觉3D打印给我们医生带来的最大的益处是,我们可以拿着模型跟患者更直观地沟通。患者能看明白,哦,原来我体内的肿瘤或者骨折是这个样子,手术是多么难,对医生就有更多体谅;而我们也知道,骨科上,不管是多么熟练的医生做手术,都有遗留一些问题的可能,而我们把模型给家属和患者看看,患者就会知道,哦,这个手术太复杂了,我们手术以后就算有一点小问题,患者也很能理解,知道自己恢复到现在这个程度已经是很不错的,医患沟通有了很大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