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过胃镜的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做完胃镜,护士给你一个小试管,试管里有很浅的一点液体,液体里放着一块从你胃里钳出来的黏膜,外加一张病理检查的申请单,让你送到病理科去。
这个工作就是活检,不光做胃镜的消化科,还有耳鼻喉科、呼吸科、皮肤科、妇产科……几乎很多医院科室诊断疾病时都会用到活检,但是很多人对这项检查还是有些恐惧,并不十分了解。
是否疼痛? 由于各种腔镜和活检工具应用,活检越来越安全。由于需要活检的部位多位于内脏,而内脏对切割之类的没有感觉,所以除了腔镜进入人体,或者穿刺针通过皮肤有感觉之外,活检不会有额外痛苦。
活检组织一般只有几个毫米大小,不会影响器官功能,像胃黏膜这样的上皮组织,几天之内就能够完全再生,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是否危险? 相比抽血化验和无创伤的影像学检查,活检仍有一定创伤和并发症风险,比如对腔镜的耐受性,活检部位出血,穿刺部位感染等,虽然发生率非常低但也要权衡使用。如果患者有出血倾向,活检可能造成出血不止,如果心肺功能不全,活检过程可能加重病情,得不偿失。
是否必查? 活检目的一个是定位,即疾病来自哪个部位;另一个是定性,属于什么性质的疾病,之后通过患者症状,医生查体和辅助检查,可以初步诊断。
一般来说,活检用于获取组织相对容易,比如做胃镜时顺便就取了,或是诊断难以确定的疾病,比如怀疑血液系统疾病,除了骨髓穿刺外,有时候还需要做骨髓活检。但是对于有些部位的肿瘤,比如头颅、肝脏和胰腺等,临床诊断足够准确,不需要额外活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