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4年12月22日> 总第1180期 > 07 > 新闻内容
缓解妈碍学学刺猬取暖
北京市朝阳区 李 梓
发布时间:2014年12月22日  查看次数:  

  第一次见到 “妈癌”这个新鲜词汇时,我就想起了自己的一位朋友。

  她每天会准时在微信朋友圈里转发天气情况,还不忘加上“记得带保温杯多喝热水”之类的提醒。在一起聊感情时,她又成了大家的“情感顾问”,主动帮人家梳理情感分析发展,方方面面都说得头头是道。到朋友家里做客,总是能挑出一些毛病,然后亲自动手打理。

  虽然她非常体贴,可是说不清什么原因,总是让朋友们感觉有点不舒服。

  和北京回龙观医院心理治疗病房副主任医师孙春云聊起我的“妈癌”朋友,她笑着说,用“妈癌”一词虽然描述到位,但用词恐怕欠妥。“妈”字较准确表现了妈妈般无私关爱的温暖,“癌”字则更多强调被过度干涉带来的负面影响,表达不满心理。若将“癌”字换成“碍”字会更加准确。

  孙春云主任说,这些朋友的出发点是关心朋友,可他们太将自己认为重要的事不顾他人感受强加于人了,无形中也剥夺了朋友的自主支配权和生命体验感,其实是一种边界不清的表现,这就是为什么被这样的朋友对待的人总是感觉有点不舒服的原因了。

  有的妈碍朋友过分关注他人感情甚至参与其中,也反映出他们自我认同的满足感、优越感心理,有时又是一种缓解自己感情创伤的补偿心理在作祟。这就与关心朋友的出发点背道而驰了。

  孙春云主任提醒,首先要充分肯定他们的付出,对这些朋友衷心道声感谢,虽然关心的方式不尽如人意,但是他们的出发点都是善意的。而要想缓解妈碍,不妨学学刺猬取暖的方法。想象一下,两只刺猬在寒冷的冬天里要相依取暖,起初这两只刺猬距离太近,刺伤了对方,后来它们改为拉开彼此间的适当距离,既能有效取暖又保护了彼此。

  亲密有间,疏而不远。不妨把自己的不同想法婉转地告诉这些朋友们,使他们走出以自我为中心的包围圈,注意保持适当距离,多倾听他人想法,恰到好处解决朋友之所需之所急,让友谊之路更加顺畅长远。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