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老肠病患者,我觉得《健康时报》2014年06月12日3版的一篇长文《五大时刻最伤肠胃》写得很好。文中有个段落专门讲“肠子最怕焦虑,不良情绪导致胃肠道功能紊乱”, 我特别理解和赞同。
我的肠道以前动过刀,留下了后遗症“肠易激综合征”。其实我是非典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没有那么明确的肠易激症状,但医生对我做过多次检查,实在说不出所以然,就无可奈何地“送”了我这个病名。我的症状是:如果我吃得舒服,就会拉出香蕉便或者牙膏便;要是吃得不对、不合适,就会稀里哗啦地跑肚拉稀。看病久了,医生也摇头:“你这病真是怪了。”
不过,后来我慢慢琢磨出来,我的肠道这是容易“焦虑”。要是我有一点不高兴、不开心、心事重重或者因为和哪一位同事发生小摩擦,就会消化功能变异。对症下药,我给自己下达了这样的“命令”:一年365天都要保持健康愉快的心情,不管发生多大的事。当然,肯定也会有大喜大悲的时候,这时,我就会用上海女记者袁文逸采访一位非洲失腿又失掉全家人的少年的话“至少我还活着”宽解自己——再大的困难又如何?我的身体还好好的、我的生活依然能继续!因此,我的心态常常变成这样:薪水没涨,还够花;儿子没升名牌大学,他还健康没违法;父母生了病,我年过半百还双亲健在本就比“同龄人”幸运……如此种种,我总能找出理由让自己高兴,让肠道不再焦虑。
除此而外,我还用每天5千米的慢跑给身体打底,无论零下20多度或者夏季酷暑,我都带着“愉快”的肠道上路。正因如此,与同龄人甚至80、90后的年轻人相比,我的心态和体质都堪称“满意”。至此,我也给肠道疾病“正个名”:医院也不是百分之百能查出所有的疾病,但自己始终是身体的主人,所以一定要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我一起,守卫健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