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4年11月03日> 总第1167期 > 08 > 新闻内容
老人最该吃膏方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副院长 徐凤芹
发布时间:2014年11月03日  查看次数:  
    作者简介:
       徐凤芹,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医疗副院长兼高干科主任、中国中医科学院老年医学研究所副所长。
  擅长:冠心病心绞痛、高血压、心律失常、心衰等心血管科常见病。
  出诊时间:周三上午(杏苑楼)
  一料膏方
        可调多种病
  当患了两种以上的疾病时应该如何看病吃药呢?临床上常会见到许多老年患者同时挂很多号,这边排队看完,那边看,有时还拿着另外医生开的药询问能不能同时服用,怎样服用,一吃药就吃一大把。
  但膏方用药并不执著于某一单一症状,多使用30~40味药物的大方复方所以特别适用于多病并存的老年人服用。这是因为开膏方的时候,医生会根据老人不同的疾病,以及疾病所处的不同的阶段,全面地进行考虑,从复杂的病症中找出急需治疗的主要矛盾,同时兼顾到老人平素的体质,再结合气候、地方特点,重点突出地进行个性化调治,所以能照顾到所有病症,避免顾此失彼,从而帮助机体从整体上恢复到阴阳平衡的稳态。
  比如高血压伴有心律失常的患者,在用天麻、钩藤、川牛膝等具有降压作用药物的同时会辨证加用苦参、葛根、赤芍等。
  此外,像前列腺增生、老年性耳聋、老年性白内障、骨关节炎等多为终生疾病,即使临床症状暂时缓解,也会反复发作,甚至进行性加重。《黄帝内经》曰:“藏于精者,春不病温”,在冬令进补膏方,能使“精气”储存于体内,起到调节免疫、加强人体免疫功能等作用。
  缓焦虑
  吃点膏方也不差
  老年人在这个人生的特定阶段里,难免会经历退休以后社会角色的变化,亲人的离去,空巢孤独等问题,一时间情感无处抒发,精神上的落差,情感的无寄托等都使得精神、情志问题在老年人中十分常见。记得曾经有人对北京山区、郊区、城区60岁以上的老年人进行研究发现,有67.6%的老年人病前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
  调理情志也是中医药的传统治疗优势,《素问·上古天真论》就已有精神养生的论述:“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因此,老年病的治疗离不开情志疗法,调心调神,心理疏导是老年病治疗和养生保健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和方法。
  膏方在补肾健脾,扶正祛邪的基础上,对于合并焦虑抑郁者,常加用柴胡、川楝子、香附、佛手、郁金、合欢花、白芍等调畅肝气,同时,由于老年人往往听力减退,反应迟钝,语言缓慢,治疗时,膏方医生还会用移情法、暗示法、开导法等对其进行心理疏导。
  性味厚重
  最擅补养脾肾
  衰老是人类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也是老年病的重要基础。临床上有许多老年人呈现出来的病症,都不是因为“病”而是因为“老”。病要治,老要养。那应该怎么养呢?
  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人的衰老主要是因为肾气的虚衰造成的,肾虚就会出现未老先衰诸证,如头晕健忘,牙齿松动,目昏耳鸣,腰膝酸软,白发脱发等。所以治老年人慢性病一定要重视补肾,以抗衰老,延年益寿。
  明代嘉靖宫内制成的“龟灵集”,以及慈禧、光绪皇帝所用的“清宫寿桃丸”“清宫长寿丹”等药物组成就多以补肾的药物为主。
  此外,脾胃的虚损也是衰老及老年病最常见的病因。临床所见的老年人脾胃功能不好的,多素体虚弱,外邪趁虚而入,因衰致病。其不仅影响饮食的消化与吸收,对药物的吸收也不理想。
  因此,膏方中常会加用香砂六君子汤、生山楂、炒麦芽和鸡内金等健脾开胃消导之品,补脾以助气血生化之源,消导开胃便于滋补之品的消化吸收。
  虚实夹杂
  清补不滋腻
  《黄帝内经》云,“年四十,而阴气自半,起居衰矣。”上了年纪以后,不仅机体各脏腑、器官、功能会出现衰退,气血、阴阳、津液等也会相对不足,从而使老年人产生虚证。
  同时,由于生理性的不足,病理性的代谢产物不断蓄积,也会产生痰饮、水湿、瘀血、气滞等实证。虚实夹杂怎样通调呢?找膏方吧。
  膏方补益,一般使用清补,平补。所以补虚而不滋腻、补虚而不助火。既能考虑到“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还能根据患者的症状,适当加以祛邪之品,或祛痰化浊,或理气解郁,或活血化瘀,补中寓通,通中寓补,在固本清源的同时还能避免汤剂涤荡峻猛攻下,伤及正气,苦寒伤胃等不足,因此,也特别适合老年病患者的病情需要。
  比如,用膏方滋补肝肾的时候,因为熟地、首乌等滋腻之品易于阻滞气机,所以医生常常会再加入些健脾理气消导之品,比如陈皮、砂仁、香附、焦三仙等,有湿邪阻滞者,还常加用藿香、佩兰、陈皮、半夏、苍术、厚朴等。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