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骨科足踝外科专病门诊刘凤岐主治医师介绍,人体的足部是重要的经脉反射区,通过走石子路,足底部的穴位得到按摩的同时,还促进脚部以及全身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从而提高了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但以下三种病人不适宜走石子路这项运动。
糖尿病足:患有糖尿病足者对于冷、热、压力的感觉都不明显,当走石子路时,脚若被硌伤很容易造成皮肤破损。而往往轻微的、不经意的外伤是导致病足感染、坏死的始发因素。
糖尿病足患者为促进血液回流,改善下肢的血液循环,可采用下面三种方法进行足部锻炼。第一,可利用小按摩器,用它来轻轻敲打足底,既能促进血液循环,又能较好地控制力度,不至于让自己的脚受伤。第二,可以仰卧在床上,双脚尽量抬高,每次30秒,每天重复做5~10次。第三,可坐在床边,把双腿垂在床下,不停地晃动一分钟。
跟痛症:跟痛症患者走石子路,会导致病情加重。可采用足部肌肉的收缩锻炼,以增强足部肌肉的力量,从而缓解足跟底部的疼痛。
具体方法:双手扶稳楼梯扶手,双脚站在楼梯的第一个台阶上,脚跟腾空,尽量踮起脚尖,然后继续下沉下压,每天坚持做10个以上。三个月后,大部分患者脚跟疼痛的症状就会有所缓解;双手扶墙,两条腿一前一后,前腿膝关节屈曲,后腿绷直,身体逐渐贴近墙面,后腿的脚跟一定不要离地。这样可以有效地牵拉跟腱,缓解脚跟疼痛。
此外,跟痛症患者长途行走或长时间站立时,要有科学的步态及姿势,要学会走路,要注意间断休息,避免足部持续负重,防止足部过度疲劳。
扁平足:正常人的足弓能缓冲震荡,保护足底重要神经、血管、肌腱等组织,但扁平足的人足弓低或没有足弓,使得足底弹性变差,失去对足底重要组织的保护作用。若经常在石子路上走,易损害足部组织,加重病情。
刘凤岐提醒,走石子路是健身的好方法,但要因人而异,尤其对于脚及腿有问题的人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选择运动方式,不可盲目随大流。走石子路不能急于求成,要循序渐进,每次锻炼的时间以15~20分钟为宜。
摘自《LIFE健康》,9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