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癌是男性高发癌症之一,案例中的两位患者对待PSA的升高有不同的看法,也都为之吃了苦头,那么,什么是PSA?它和前列腺癌又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又该如何去预防呢?得了前列腺癌还能不能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泌尿外科主任王忠教授给您做详细解答。
亚洲前列腺癌低于欧美
要搞清楚什么是前列腺癌,就要先明白所有男同志都特有的一个器官——前列腺,它挡在膀胱出口前面,可以产生前列腺液,提高精子活性,随着年龄的增长,前列腺也会发胖,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前列腺增生症,但有时也会癌变,就是前列腺癌。前列腺癌的具体发病原因目前仍不明,可能和遗传有关,比如有前列腺癌家族史的话,其发病率会提高2~3倍,还有人种不同发病率也不同,比如在美国,黑人的前列腺癌发病率是白人的一百多倍,而亚洲人群中前列腺癌的发病率要明显低于欧美国家,当然,这些也可能和相应的医疗保健水平的区别有关。此外,还有环境因素,是否处在受物理、化学污染的环境,还有饮食习惯的影响,如红肉、乳制品、油煎食物、吸烟等都有可能增加患前列腺癌的风险。
PSA是重要参考指标
由于前列腺在体内,看不见也摸不着,当前列腺上长了肿瘤,自己也不会知道,只有到晚期才会出现相应的一系列症状,所以,PSA这种高敏感度的前列腺癌筛查指标就应运而生了。
所谓的PSA,就是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它是前列腺分泌的一种特有物质,通过验血可以查出,正常人该指标在0~4ng/ML内。若大于4ng/ML,可能提示前列腺有病变,如前列腺癌、前列腺炎、大体积的前列腺增生等,若大于10ng/ML,则要高度怀疑前列腺癌。此外,一些刺激前列腺的因素也会诱发PSA升高,常见的为发热、性活动后、导尿或和相关检查、直肠指检等。
王忠教授建议,男性应从55岁以后每年检测一次,将所有这些检测结果综合起来,观察PSA水平的变化趋势,根据PSA变化趋势,合理进行检测。
若有前列腺癌高危因素(例如前列腺癌高发地区或有摄护腺癌家族史),则筛查年龄应提早到50岁或观测的时间缩短。尽管PSA目前在临床上对诊断前列腺癌很有价值,但对PSA高于正常的人不能一概而论,首先要询问有无诱发PSA升高的因素,如长时间骑自行车、尿潴留、性活动、膀胱镜检查、插导尿管等,然后排除有无前列腺炎或前列腺增生。最后,还要将PSA水平与直肠指诊结果或经直肠B型超声波检查综合分析,做出是否进行前列腺活检的决定。最终可根据前列腺活检来判断是否得了前列腺癌。
得了前列腺癌怎么治
如果很不幸,检查发现确实是前列腺癌,那可怎么办?王忠教授告诉大家,先不要着急,先要搞清楚肿瘤是早期还是晚期。如果很注重自身保健,定期按医生的建议随访复查,监测血PSA,往往可以在该疾病出现周围侵犯和转移之前就及时发现,这个时候我们称之为早期前列腺癌。对于早期前列腺癌,是可以通过手术根除的,且手术效果非常理想。王忠教授率先开展使用3D腹腔镜来为患者行前列腺癌根治手术,该技术在放大四倍的高清晰三维视野环境中,避开大血管和重要神经,近乎零出血的情况下完整切除了肿瘤所在的前列腺及双侧精囊组织,并将膀胱颈部与尿道近端完美吻合,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3D腹腔镜具有和国外流行的机器人技术一样的三维手术视野,操作精细,费用却不到后者的十分之一,是目前发展中国家前列腺癌患者的理想选择。通过上述方式治疗的早期前列腺癌患者,术后往往可以达到长期存活的满意结果。
那么如果肿瘤进入晚期,还有的治吗?答案是肯定的,目前对于晚期前列腺癌,主要有内分泌治疗、化疗和放疗等,因大多数前列腺癌对雄激素依赖,故内分泌治疗多作为目前晚期前列腺癌的一线治疗方案,具体措施有切除双侧睾丸、口服抗雄激素药物以及注射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等,其原理都是抑制患者体内的雄激素水平,在没有雄激素的支持下,前列腺癌细胞会发生凋亡,从而抑制了癌症的发展。
根据资料统计,接受内分泌治疗的晚期前列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可达60%。但目前也有资料显示,有近一半的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经过两年的内分泌治疗后,会转变为治疗不敏感,我们称之为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对这些患者,仍可考虑行二线内分泌治疗,或可行化疗。目前公认比较有效的化疗药物有多西他赛等,一般每三周一次,共6~10次。该化疗方案配合激素使用,副作用较小,大多数患者都能耐受,且目前的临床治疗结果显示,能有效延长生存时间并减少骨痛等症状。
王忠教授介绍,曾经有一位男性患者,因腰椎问题瘫痪在床,去医院检查,先是怀疑腰椎有肿瘤,后来医生给他做了穿刺活检发现是转移过来的前列腺癌,查血PSA大于100ng/Ml,患者先后做了内分泌治疗和6次化疗后,竟然能站起来了,并能借助拐杖自行行走。
此外,对于局部晚期前列腺癌或者骨转移的前列腺癌,还可行放射治疗,能减轻患者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最后,对于晚期前列腺癌骨转移的患者,使用唑来膦酸药物、同位素锶治疗等也可缓解骨痛症状等。
做好三点防前列腺癌
当然谁也不愿意患上前列腺癌,综合国内外的研究成果,日常生活中注意生活方式能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
第一:筛查高危因素:1.中老年男性是前列腺癌的高发人群,故对于所有55岁以上中老年男性,体检时均应筛查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2.有前列腺癌家族史的要高度重视,密切随访,定期至医院检查。
第二:注意自我保护:1.劳逸结合,适当进行有氧锻炼;2.改善周围环境,避免或尽量少接触各种致癌物;3.改变不良习惯,如戒烟等。
第三:改善饮食习惯:少摄入红肉、乳制品、高动物脂肪、油煎食物等。多摄入豆制品、西红柿、坚果类、猕猴桃、鱼类、内脏、芝麻、木耳、洋葱、苹果、绿茶、红酒、大蒜、辣椒、南瓜子等食物。
专家简介:王忠,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泌尿外科主任、九院临床医学院副院长、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男科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国性医学会副主任委员。
擅长:前列腺增生手术、前列腺癌根治术、尿路和外生殖器畸形的修复和功能重建、泌尿系肿瘤和前列腺疾病的综合治疗。
门诊时间:周二上午、周四下午
案例一
78岁的高先生,体检时被告知“PSA高出正常值,怀疑前列腺癌”,一向体格尚好的高老先生焦急万分,突然像生了一场大病,连日来寝食不安,怠倦乏力,体重似乎也在下降。结合自己多年患有前列腺增生的病史,瞻前思后,他对自己患了“前列腺癌”深信不疑,于是,他不顾医生让他“再次复查PSA后,决定下一步处理”的建议,坚决做前列腺穿刺活检,不幸的是,前列腺穿刺活检手术后,他患了感冒,高烧不退,稳定了多年的冠心病又乘机发作,很快进入休克状态,幸好及时住院抢救才转危为安。待病理结果出来时,才知是虚惊一场。
案例二
无独有偶,年仅65岁的方先生,退休后热心一项发明研究,尽管一年前就发现PSA明显异常,并呈进行性升高,但他固执地认为:根据自己“科研的经验,不会无辜生癌”,因此,断然拒绝到医院就诊,继续埋头科研,尽管随后出现的背部骨痛,也误认为是长期劳损所致。直到出现病理性骨折、行走困难,才感到问题严重。经过确诊为前列腺癌伴有广泛转移,立即进行全雄激素阻断的内分泌治疗,病情暂时好转,他又再次投入到工作中。由于他毕竟错过了前列腺癌最佳治疗时机,一年后,病情再次恶化,所有治疗也都无能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