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末秋初,天气转燥,在这个季节,燥邪当令,易损伤人体津液,应以固护人体阴液为主。中老年人气血亏虚,尤其伴随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慢性疾病人群,抵抗力不足,易感受燥邪,更应注重固护人体阴液。
饮食要“润”时逢秋初,燥邪伤肺,非常容易出现上火症状,如口干,口渴,咽喉肿痛等症。此时,单纯靠多饮水往往很难解决人体对水分的需要,我们可以加点秋季特色饮品泡水代茶饮,此时比较适合泡水的有百合、麦冬、枸杞子。以这三味药打底,咽喉不适者可加木蝴蝶、胖大海利咽解毒;脾胃虚弱者,大便溏泄者可加陈皮、太子参健脾化湿;淤血重者可加红花、川芎。
情志要“畅”“悲哉,秋之为气”,这是宋玉在其《九辩》中谈及秋天给人的感受。中医认为五志过急皆可化火,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皆可影响人体气机通畅导致火毒内生,火毒一生,耗液伤阴。加之燥邪当令,使肺阴更伤。因此,此时宜保持积极乐观心态,常与亲人朋友交流,避免情志病的发生。另外,某些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失眠严重者,这类人虚火内盛,可能很难控制情绪,故而可配合针灸理疗的办法调理阴阳。
身体要“动”夏末秋初,大自然阳气由盛转衰,为了更好的适应这种季节变换,应适当锻炼以调节肺气,提高机体抗病能力。此时,应早卧早起,做一些有氧运动,中青年人可选择登山运动,增强肺活量,加速血液循环进而有利于毒素的排出。老年人可以选择太极拳,舒展四肢,疏通百脉气血,从而达到祛病的效果。但运动中切忌运动量过大,不能像夏日大汗淋漓,这样会加重人体阴液的耗损,且容易导致风邪侵袭人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