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4年09月15日> 总第1155期 > 16 > 新闻内容
三大主委捕捉头号杀手
健康时报记者 刘桥斌
发布时间:2014年09月15日  查看次数:  

  受访专家:

  霍勇,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及心脏中心主任(右图中)

  王拥军,中华预防医学会卒中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天坛医院副院长(右图左)

  纪立农,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右图右)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被称为“头号杀手”,也威胁着我国最大的慢病人群——高血压、糖尿病、卒中患者的生命。近日,中国血管健康工程启动了“直击动粥疾病迎接拐点”的行动,来自心内科、神经内科和内分泌科的国内权威专家解读如何遏制“头号杀手”。

  先从高危人群突破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霍勇教授介绍,最近发布的中国2013年心脑血管病报告指出,心脑血管病死亡率比例排第一位,脑血管比冠心病死亡率更高。心脑血管病人不仅源源不断的出现,以后会越来越多,因为有近三亿的高血压、房颤等病人。总体看来十年变化不明显,改善不明显。血脂达标率只有25%,血压达标率只有10%。存在的问题有三个方面:一、应该治疗而没有治疗的患者治疗;二、应该充分治疗而没有充分治疗的患者充分治疗;三、应该长期治疗而没有长期治疗的患者长期治疗。

  这些病人怎么办?国际的策略一是全民策略,二是分层策略。我们采取分层策略,先从高危人群以他汀药物使用为核心,以指南的推荐强化治疗为主线,对高危险的患者尤其要强调以他汀药物来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事件为目标,减少总体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

  卒中重点防颅内动脉狭窄 中华预防医学会卒中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王拥军介绍,在我国,从死亡来讲,卒中是第一杀手,每年死亡病例超过100万人,全世界每六个人就有一个人死于卒中,所以世界卒中日有一个口号是六分之一。

  在中国住院卒中患者中,有23%是出血,意味着另外的病人全部是缺血。缺血脑卒中在中国目前每年递增7%,出血没有递增,北京的脑出血每年还在下降。而缺血性卒中患者65%存在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大脑中动脉占48%,颈动脉接近10%,也就是说颅内动脉的压力是颅外的5倍,用好他汀是未来预防颅内动脉狭窄二级预防极重要的方面。

  糖尿病要超越血糖中心化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纪立农教授介绍,糖尿病患者作为冠心病和卒中两大疾病的庞大潜在人群,65%的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等大血管并发症。

  现在无论是内分泌科医生还是糖尿病患者,在血糖管理理念上都要超越“血糖中心化”,即糖尿病患者除了关心血糖,更要注重生活方式、血脂、血压等综合因素。

  两个月前刚发表的一项美国以家庭为基础的问卷调查研究成果回顾了1990年到2010年期间,每隔三年左右做一个回顾。第一是急性的心梗,1990年每一万个患者中发生率大概140左右,到了2010年的时候下降了67%。1990年糖尿病发生急性心梗是没有糖尿病的4倍,到了2010年就是2倍,相对风险下降了一半。另外卒中的相对风险是3倍,到了2010年是1.5倍。终末期肾病是13倍,到了2010年下降到6倍。

  怎么办呢?其实在糖尿病指南中就能获得充分循证医学证据的糖尿病防治措施:生活方式干预是糖尿病管理中的基石,血糖控制可改善微血管病变,但不能有效改善大血管病变;血脂控制可明显改善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脑血管疾病;定期检查眼底,及时采取激光或单抗治疗,避免失明发生;及时对足部进行检查,可明显减少截肢风险。如果这些措施能够用在临床上,就可以明显改善糖尿病的结局和死亡风险。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