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我接到一位北京老人的来信,老人说自己患湿疹二十多年,看了很多地方都没治好,“很折磨人”。一天,老人在《健康时报》上看到了我的一篇关于幽门螺杆菌与皮肤过敏的文章(即《慢性荨麻疹病因或在胃》,4月28日健康时报15版),就试着到医院做了个相关检查,发现也是阳性,即幽门螺杆菌感染。医生随即对她应用了幽门螺杆菌杀菌治疗。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老人的湿疹真的明显好转。她说:“终于能睡个安稳觉了,真高兴!”。
可这事儿还没结束。大约过了二十多天,老人的湿疹又犯了,就又去查了一次幽门螺杆菌,结果还是阳性。老人要求医生再开杀幽门螺杆菌的药,但医生不干了。医生说,杀幽门螺杆菌的药一个月之内两次使用,否则会引起肠道菌群失调。眼下可以用益生菌调调,或许也能缓解湿疹症状。老人将信将疑地接受了医生的意见,口服了一段时间的益生菌,没想到湿疹确实好转了。但老人家依然有疑虑:这幽门螺杆菌不杀死,以后不还会兴风作浪?于是就给我写了一封信,希望我能给她再讲一讲。
老人的来信里还夹着她剪下来的那篇《健康时报》文章。看着剪报中那用钢笔重点勾出的道道横线及打的问号,我能很明显地感觉出老人是在用心读我这篇文章。尽管好多年没有再动笔写信了,我还是提笔给这位老人写了回信:
幽门螺杆菌会引发很多问题,不单引发胃肠道问题,很多过敏症状与它有关,包括过敏性紫癜,特应性皮炎,口周皮炎,银屑病等,还有不明原因头痛,月经不调,心律不齐,性情烦躁,甚至老年性痴呆都可能与它有关。
为什么幽门螺杆菌杀不死?这有几个原因,因长期各种抗生素的应用,它也获得信息发生变异,会产生耐药性。再就是这个菌群比较庞大,有些能杀死,有些只能减少一部分或抑制其繁殖,使其比例减少,再加上用药的过程中又会摄入大量的蛋白质,有助于其“恢复”,自然不容易被剿灭。特别要提出的是中国是集餐制,大家习惯在一个菜里你一筷,我一筷,这种经口传播的细菌自然到处兴风作浪。一个人有了,共餐的其他人可能也感染了。
那为什么益生菌又对湿疹等有用呢?这是因为像乳酸杆菌、双岐杆菌等有益菌是靠分解糖份来生活的,它有助于胃肠的消化,保护胃黏膜,增强局部肠黏膜的免疫功能等,所以也称为益生菌。益生菌如果在我们的肠道里占有较高比例,就会有利于消化吸收,减少氨气等腐生物质的产生和吸收,减少过敏等疾病的发生。
尽管湿疹等过敏性疾病原因复杂,个体差异较大,但抑制幽门螺杆菌,肠道念珠菌等繁殖,补充合适的益生菌,改善肠道微环境,平衡肠道免疫功能,将能明显减少过敏的发生。
……
一篇健康时报的文章,连接起我和素未谋面的北京老人,虽然没见过,虽然没说话,但往来的信件已足以说明我们对健康追求的认真以及对对方、对健康时报的信任。这份感觉很好,愿它能常在!作者简介:冯爱平,主任医师、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皮肤科副主任。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过敏与免疫学组委员,中国皮肤医师协会过敏与免疫学组委员,湖北省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常委兼秘书。
冯教授为留德医学博士,从事皮肤专业20余年,对过敏性皮肤病、神经精神障碍性皮肤病,皮肤肿瘤等积累了丰富经验,擅长湿疹、化妆性皮肤病、神经性皮炎、真菌性皮肤病、白癜风、性病以及红斑狼疮的诊治,出诊时间为周一全天,周二上午、周三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