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4年08月28日> 总第1150期 > 19 > 新闻内容
中国援非医生:与埃博拉擦肩而过
健康时报综合
发布时间:2014年08月28日  查看次数:  

  编者按:8月16日凌晨,第24批中国援几医疗队奔赴埃博拉病毒肆虐的几内亚,执行为期两年的援非医疗任务。北京安贞医院的医生曹广作为第23批援几医疗队的一员,从2012年8月开始在几内亚执行援外医疗任务。今年3月,他接诊了一名感染埃博拉的患者,万幸的是,他逃过一劫。 “还要再等上几天。”曹广在新浪微博上数着回家的日子。在非洲待了快两年,这位北京安贞医院的普外科大夫有些想家了。

  2012年8月16日,曹广跟随他的18名同事一起踏上了飞往几内亚的航班。这是一支由北京市卫生局组建、北京安贞医院派出的援几内亚医疗队。按照计划,他们将在几内亚首都科纳克里的中几友好医院工作两年,今年9月返回北京。

  曹广没想到自己会如此想家。就在远赴非洲的前一天,他还坦言,“现在心里似乎还没什么感觉。”

  但是,埃博拉病毒的爆发改变了一切。

  今年3月份,在几内亚官方尚未确认疫情的时候,曹广曾接诊了一名有出血症状的患者,病人最终死亡并被证实感染埃博拉。没多久,医院内与这名病人有过接触的6名医生护士都被感染了,其中包括曹广的搭档。因为曾给这名患者检查过,有密切接触,曹广也被隔离观察。

  万幸的是,21天隔离期后,他被确认没有感染埃博拉病毒。

  最可怕病毒

  “Ebola、爆发、出血热,几个单词像利剑一样刺进了我的眼睛。”噩耗传来的那个早上,曹广说自己“瞬间头皮发麻”。

  2014年3月24日,曹广穿着白大褂走进手术室,在和当地黑人医生搭档一起完成一位华人患者的手术后,他接到了一条几内亚政府向全体民众发布的短信,曹广这才知道埃博拉病毒在几内亚爆发了。

  埃博拉病毒属于丝状病毒,呈长丝状体,外形酷似中国的“如意”。这是人类有史以来所知道的最可怕的病毒之一。

  感染者会相继出现高烧、头痛、呕吐、腹泻等症状,继而导致人体内外出血,除了 “七窍流血”外,身体其他地方的孔洞,例如肛门、生殖器,甚至不小心扎出的伤口,都会出血,因为此时体内的器官基本已经坏死糜烂,血液奔流,无孔不出。

  埃博拉病毒的致死率高达90%。病人一旦感染,没有疫苗注射,也没有其他治疗方法。在西方,曾有学者表示,感染上埃博拉的人会在你面前“融化”掉。唯一的阻止病毒蔓延的方法就是把已经感染的病人完全隔离开来。

  别无选择的隔离

  曹广慌了。他很清楚,埃博拉病毒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是接触传播,感染者的血液、体液、呕吐物、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高度的传染性。作为一名医生,他很可能会因为接触病人和亚临床感染者而感染。

  他立刻想起了10天前,因腹痛、呕血、发热、乏力被普外科病房收治的一名当地35岁男性患者。虽然经过治疗,他的胃肠道出血及腹痛症状有所缓解,但体温一直在37.5℃到39℃之间波动,而且左眼球结膜的出血范围逐渐扩大。

  曹广记的很清楚,入院后第四天,患者曾出现抽搐躁动,当护士为他翻身后,患者左臀部肌肉注射点渗出的鲜血,已经浸透了周围厚厚的衣裤,就连身下的床单,也都留下了一大片血污。

  虽然事后这位患者被证实是几内亚首都科纳克里的第一例埃博拉患者,但当时曹广并不知道这些,他一直在心里嘀咕,这个人究竟是不是埃博拉感染者?

  曹广想起就在刚刚的手术前,和他搭档的两名黑人医生均表示过很累,很不舒服,也不想吃东西,甚至有一个人猜测自己可能正在发烧。而他们都是与病人接触最多的人。

  “想到这里,一个不祥的念头闪现在我的头脑里。从那个患者住院的第一天开始,我和病人还有搭档们每天都有接触,自己会不会已经被这病毒感染?”曹广瘫坐在了宿舍里。

  作为一名医生,曹广很清楚所有曾经接触过这个患者的人,会面临着多大的危险。他知道现在除了隔离观察,已经别无选择。3月26日,曹广主动向队里说明情况。

  《北京晚报》的一篇报道描述曹广被宣布隔离的经过。

  3月27日下午4点,曹广正在打乒乓球。医疗队队长孔晴宇走了过去,宣布让曹广隔离,“老曹,13亿中国人中你离埃博拉病毒最近了,希望你坚强,你能理解。”

  煎熬中的等待

  很快,坏消息接踵而来。普外科里的3名同事无一人幸免。此外,胃镜室、放射科各一名医生还有一名门诊护士,也全部感染了这种病毒。

  “我的情绪瞬间跌到了谷底,面对这样残酷的病毒,我这个见惯了生死的外科医生,也开始不自觉的仔细体会身体上所有细微的变化。”曹广说。

  在被隔离的头几天,每天早上起床洗脸时,他会反复在镜子前观察自己是不是出现了跟患者相仿的眼结膜出血;白天一点点头晕就会想这是不是发病的先兆;体温刚到36.9就开始不由自主地心跳加速;就连身上起了一个小疹子,也会想这是不是病毒感染造成的。

  曹广说,帮他走过黑暗的是他的家人。每天早上5点,曹广的父母都会准时守在电脑前,等儿子报上自己的体温,晚报了一分钟、或者体温比昨天稍高了一点,都会让他们心神不宁。父母告诉他,在他的体温面前,全世界的新闻头条都无足轻重。

  曹广是幸运的。再过几天,他将踏上归国的班机。

  “在这21天里,我害怕过、伤心过,但同时也感动过、欣慰过。它让我懂得‘活着’是一件多么幸福而美好的事情。”

  (经曹广本人同意,本文部分内容引用自曹广新浪微博及其《隔离埃博拉 骨肉牵连生死依》文章)

  摘自新浪新知,图片来自《北京青年报》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