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动背景:4月24日,在北京双井恭和苑老年持续照料生活社区举办的第12届“老生常谈”活动上,李曼华导演试映了她的新作《金色时光》,历时一年,用纪录电影的形式讲述了一位北京八旬老人为合唱团筹备音乐会的经历。
受访者:李曼华,曾任中央电视台文化专题部《人物》栏目导演,在央视拍摄46部人物纪录片,专注老年题材影像创作,代表作《范长江》、《我们正在老去》
试映会上,记者见到李曼华导演,她先问我一个问题:“你了解父母的梦想吗?”记者无言以对。作为子女,平时只是关心老人的衣食住行,担心他们生病,从没问过父母进入老年了,还可能有哪些梦想,当然,就更没想过要克服哪些困难去帮助他们实现梦想。
李曼华坦言,自己以前也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只觉得能够让父母享受到高质量的物质生活,他们就能获得满足感和尊严感。可当她和越来越多的老人开始交心的时候,才渐渐明白,关心老人,要从了解他们的梦想开始。当他们的梦想实现以后,才能获得尊严感。
她向记者介绍,6年前开始专注老年题材影像作品的创作,完成了纪录片《我们正在老去》,她的出发点是向公众展示老年人的生活片段,呼吁全社会都来敬老爱老。这个目的确实也达到了,在高校放映后,九零后观众纷纷表示要多陪伴父母,而老年人的反应却让她大吃一惊。
有一天,剧组在北京西城区某社区放映《我们正在老去》,这个小区多位老人参与了纪录片的拍摄,剧组播放影片来回馈老人。放映过程中,一位老年人当着街坊四邻的面,忍不住放声大哭,还有人默默地抹干眼泪、起身离场。放映结束后,一位老年观众把李曼华叫到一边,跟她讲,“李导,我知道你们的出发点是好的,希望社会都来关注我们老年人,但你不了解我们老年人的精神需求,所以,这种不恰当的关心就成了伤害。衰老已经是一件很残酷的事,请不要让我们看到自己的惨状了。”
这些话让李曼华感到很诧异,让她一下子意识到,真实的记录产生的负面效应是,老人更认为自己是一部消耗时间的机器。对他们的护佑突破了老年人的心理承受力,让他们毫无尊严感。尽管出发点是善良的,但这种做法如同在老人的伤口上再撒把盐。
不能再让老人分享同龄人的孤独、寂寞和病态了,于是她决定立刻停止全国放映计划,重新反思“老人真正的需求是什么”。她和她的团队在京津沪等地进行调研,当积累到1000人的数据时,他们发现,老人不是老小孩,他们对精神和文化有很大的渴求。老年期不是渐去渐远的夕阳,而是人生的第二春,每个老人都有梦想。
于是,她提出了享老理念,通过纪录电影展示老人发掘自己梦想的故事,呼吁全社会都来关注老人的精神需求,让子女多陪伴父母,不仅仅是常回家看看,还要常回家谈心,去了解他们的梦想,尽量去帮老人实现自己的梦想。
老年人需要来自同龄人的正能量,正能量最能鼓励老人做自己的中国梦。一个偶然的机缘,李曼华结识了李安格,他是中国女排原技术指导,退休后组建了金色时光合唱团,他的梦想是在86岁那年举办一场音乐会,让自己的合唱团做一次汇报演出。
于是,李曼华和她的团队历时一年,用镜头记录老人艰辛的追梦之旅,有了《金色时光》这部正能量的纪录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