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阅读:第23届亚太地区肝脏研究协会年会(APASL 2014)于2014年3月12~15日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召开,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合理减重是防治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关键。
作者简介:姜涛,北京世纪坛医院糖尿病中心主任,内分泌科主任,主任医师,副教授。
当你还继续在深夜大快朵颐,和朋友举杯共饮,不拿自己已有的脂肪肝当回事儿的时候,你可知道自己的身体正发生着怎样的微妙变化?
在我们最近做的一项研究中,发现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尽管其血糖很正常,但他们的胰岛β细胞已然受到影响;而一旦他们的血糖有了异常,尽管没有成为糖尿病患者,但其胰岛β细胞早已受损。
我们选取了286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把他们分成正常糖调节组和糖调节受损组,根据其肝脏脂肪含量(LF)将两组各分为3个亚组,即根据LF≤5.0%、5.1%~9.9%(轻型脂肪肝)、10.0%~20.0%(中型脂肪肝)来划分,然后以糖耐量试验、胰岛素释放试验来评估其胰岛素抵抗和β细胞功能,结果发现,在正常糖调节人群中,肝脏脂肪含量增加至5.1%~9.9%时,胰岛素抵抗增加,β细胞早相和整体分泌代偿性增高;当肝脏脂肪含量达10.0%~20.0%时,β细胞早相分泌功能可能出现减退。对糖调节受损人群来说,肝脏脂肪含量增加至5.1%~9.9%时,β细胞早相分泌功能已开始降低;当肝脏脂肪含量达10.0%~20.0%时,β细胞整体分泌功能恶化。
由此不难看出,胰岛素抵抗与非酒精性脂肪肝密切相关,甚至可以这样理解,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本身便是一种胰岛素抵抗状态。那么,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也会高于普通人群,因为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的发病基础,加上胰岛β细胞受损,所以可得出这样的结论,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2型糖尿病的发生风险很高,我们通常形象的把二者比喻为一对孪生兄弟。
阻止非酒精性脂肪肝进展的最好办法,就是合理控制体重,定期进行体检,养成良好的作息、饮食、运动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