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专家:
钱家鸣,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教授,中国医师协会消化专业委员会会长
刘新光,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教授,中国医师协会消化专业委员会名誉会长
吃得越来越好,但便秘的人却越来越多。目前,我国慢性便秘的患病率达6%~14%,但是,其中仅有少数患者主动到医院就诊。其实排便真的就是个简单事,只是需要找对方向。
粪便水分少,肠道动力差 粪便干硬、排便费力、排便不净等是便秘患者的最主要的表现,如果一年中有1/4的时间都是这种情况,就是慢性便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消化内科刘新光教授说,排除一些由于全身基础疾病导致的器质性便秘,或由于某些药物引起的便秘外,许多慢性便秘属于功能性便秘。
粪便干硬和肠道推动力不足是导致排便困难的两大主因,那么,在治疗上就应从这两方面着手。首先应软化粪便,使之容易排出,临床上一般会用乳果糖;其次可选择增强或调解肠管运动的药物。刘新光说,乳果糖是一类双糖,进到肠道后在肠道细菌的作用下分解成两个单糖,这个过程中会产生水分,可帮助软化粪便。待粪便软化后再给予可以推动肠道运动的药物,如缓泻剂、肠道促动力剂或肠道运动调节剂等,便秘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治疗应从缓到强 但就是这么简单的问题,却被老百姓自己弄复杂了。
泻药分为渗透性泻药、容积型泻药和刺激性泻药,前两类作用缓和,后者作用较强。
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钱家鸣教授介绍,便秘的治疗应该是从缓到强,但许多人为了图痛快,自己买一些大黄、果导片之类的刺激性泻药服用或者频繁用开塞露甚至去医院灌肠。但日久天长,一旦再发生便秘,会面临无药可用的窘境。这类药里面含有蒽醌类物质,经常用不但会造成结肠病变,而且,一开始就用了最强效的泻药,当药物无效时,再回过头找医生看,医生也会无能为力。
渗透性泻药比刺激性泻药贵一些,这个原因也阻挡了一部分人做治疗。“很多人想,我吃饭才花8块钱,而拉就要花10多块,不划算。”刘新光笑着说,如果大家能像对待吃一样温柔地对待拉,便秘状况将可能大大改善。
排便也要很专注 有些人因为熬夜、出差等原因,偶尔一次便秘没有问题,这种一过性便秘可以通过调整生活、工作节奏来解决,不需要服用缓泻药物。但如果你经常排便费力,并且粪便较干硬,常常需要用药帮助排便,最好还是去医院就诊。同时,在用药的过程中亦应培养良好的排便习惯,应选择精神比较放松、时间比较充裕的时段,坚持定时排便,而且最好做到一次性排净大便。
吃饭要专注,否则会影响消化;排便也要很专注。在厕所里坐着看书看手机会导致盆底肌、提肛肌不协调,坐的时间越长越便不出。钱家鸣提醒,在排便时一定要放松,还要专注,不要漫不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