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4年04月10日> 总第1112期 > 12 > 新闻内容
让孩子回归自然
健康时报记者 黄小芳
发布时间:2014年04月10日  查看次数:  
  
  
  你还记得小时候玩泥巴的快乐吗?无拘无束,愉快自在。可是如今,我们的孩子想自然成长却越来越难了,父母、社会往往给予太多干涉。在近日由《父母必读》杂志主办的“0岁开启自然养育之旅”主题论坛暨年度父母必读智慧之选发布会上,崔玉涛等人被评为“推动自然养育人物”。如果你想让家中那棵“小树”自然成长,不妨听听他们的说法吧。
  人工喂养致过敏增多
  崔玉涛:北京和睦家医院儿科主任,超人气儿科医生。
  “有些家长带孩子来我的门诊打虫。我就问他,你知道虫卵从哪儿来吗?虫卵是从湿润的土中来。你的孩子接触过湿土吗?没接触过,哪儿来的虫?”崔玉涛说,现在的孩子离自然远了,疾病谱也发生了变化。现在孩子得的更多的是过敏,而且,很多是人工喂养造成的。
  有多少孩子出生后第一口奶吃的是母乳?“据我所知,绝大多数新生儿在出生后头三天内都吃过配方粉,原因很简单,母亲还没有乳汁,怕宝宝饿着,怕出现低血糖、怕大脑发育异常。但事实是,我们世世代代繁衍到今天,没有配方粉的时候我们怎么活下来的?头几天吃过配方粉后,再怎么喂母乳,都不叫纯母乳喂养,那叫全母乳喂养。纯母乳喂养的孩子是极少出现过敏的。”
  陪伴是爱的最佳方式
  马丁:著名主持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特约新闻评论员。
  马丁被媒体称为“油锅型”支持人,主持节目犀利毒舌,然而回到家里,在女儿面前却永远是一只小绵羊。
  拿到这个奖,马丁坦言自己做的还不够,他说自己只是一个普通爸爸,而且为自己的孩子做了很多不自然的担心和保障:“比如,我认识早教机构的校长,想着以后给孩子上早教;比如我努力去认识儿科大夫,想让孩子将来看病有保障;我甚至和公安部打拐办的主任成了哥儿们,我怕有一天我女儿被拐卖了,他也许能迅速地帮我找回……”
  可是,当做了这些所有准备后,他突然发现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每天工作完后一定要第一时间回家陪在女儿身边,哪怕让她在自己身边打打滚、哭闹一番,这是作为一个爸爸最大的安全感。
  父母提供土壤,孩子自然成长
  粥悦悦:著名绘本漫画家,著有《悦妈怀孕日记》、《悦妈成长记》、《小花生米在长大》和《悦妈这一家》。
  还不到五个月大的女儿,走哪儿都挂在妈妈身上。其实,刚出月子,悦悦就已这样做了,她在哪儿就带着女儿去哪儿,女儿第一次睡在餐厅凳子上;第一次在会议桌上换尿片……有一次,参加电台的直播节目,女儿小米更是成为节目开播18年来的最小嘉宾,直播现场小米哭了一嗓子,吧唧吧唧吃奶,放屁拉粑粑,乐倒了一票人。“没办法,谁叫我是她的粮仓!”悦悦幽默地说。
  作为自然养育践行者,悦悦的两个孩子都是顺产,女儿小米更是做到自然分娩(不催产,不无痛,不破膜,不侧切等),她说:“既然大自然把女人设计成这样自有道理,我们要做的就是尊重自然。”有些父母为孩子担心这担心那,悦悦说:作为父母,我们只需给孩子提供土壤,孩子会自然成长。
  大人首先要做自然的人
  向华:汉苗创想园的鸟老师,三岁男孩的爸爸,致力于儿童想象力的培养和美感教育。
  提起创办汉苗创想园的想法,向华说他希望能开辟一个空间,引导孩子从生活和大自然中汲取养分,用绘画和手工制作去开启与生俱来的创造力。
  “鸟老师”是汉苗创想园的小朋友们对向华的称呼,他的儿子自然也被小朋友们叫做“小小鸟”。谈到自然养育,向华说:“我的孩子很幸福,当我备课时,比如我去树林里准备树叶,他就跟我一起去,帮我捡树叶。他就这样很自然地成长了。”
  在向华看来,要想让孩子自然成长,大人首先要做一个自然的人。在孩子面前,该哭就哭、该笑就笑,做一个能和他们一起做手工、画涂鸦、一起翻滚、吵闹的人,和孩子们一起长大。
  让断乳更自然
  Ivy Makelin:美籍华人,国际母乳会哺乳辅导、国际泌乳顾问。
  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Ivy坚持哺乳大儿子直到他5岁自然离乳。她的第二个孩子现在也5岁了,还没有断奶。在很多妈妈心中,断奶是件痛苦的事。但实际上,自然状态下的离乳是一个温和的、渐进的、充满爱的过程。
  有些妈妈为了给宝宝断奶,常采取外出、或把宝宝送到别处等手段,这样反而会生硬地割断宝宝对妈妈的亲密感,给宝宝的情感造成创伤。还有些妈妈在乳头上涂抹辣椒、紫药水等,会让宝宝感到受了欺骗,缺乏安全感,对妈妈产生不信任感。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母亲至少要哺乳到孩子两岁,年龄无上限。有些家长担心,宝宝越大越不容易断奶,实际上,随着宝宝年龄的增大,他对母乳的要求可能从出生时的一天十几次,减到一星期一次,直到完全断绝。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