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脑脊液检查、骨髓穿刺、淋巴结活检……当医生开出这样听起来有点吓人的检查单时,不少患者“因名拒检”,认为这些检查危险性大,对身体有伤害。事实上,这些检查并不是大家想象的那样恐怖,很多检查是疾病确诊的必要手段,而且痛苦小、创伤少,只看个检查名字就拒绝检查,将会延误诊断和治疗。
受访专家:
张炜,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呼吸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华续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神经外科教授、主任医师;韩宝三,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普外科乳腺专业学科带头人;帅海平,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儿科病例室主任
前哨淋巴结活检:
腋下切小口,避免过度手术
听起来很专业的前哨淋巴结活检,在临床却被不少患者拒绝,一是对该检查方法不了解,有点害怕和担心;另一方面,该检查是在手术前做,很多人觉得既然马上要手术,为何不能在手术时一同处理,而非要在手术前单独做个有创伤的检查?
前哨淋巴结活检,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样恐怖,它只需在腋下切个小口,属于浸润性乳腺癌患者手术治疗不可少的一部分,目的是查明淋巴中有没有转移的癌细胞。
为什么不在手术中做?手术中的腋窝淋巴结清扫破坏性比较大,手术后患者会出现上肢水肿、疼痛、肩关节等并发症。如果提前进行前哨淋巴结活检,则可以避免大范围切除健康的淋巴组织,进而减少并发症。
前哨淋巴结活检是在乳晕或肿瘤周围注射示踪剂,之后在腋下切个小口可追踪到第一个淋巴结,也就是前哨淋巴结切除、活检,若病理为阳性需进行腋窝淋巴结清扫;若为阴性则无需进行腋窝淋巴结清扫,也就避免了盲目切除,不仅患者术后恢复快,还缩短了住院的时间。
支气管激发(哮喘)试验:
一点点用药,咳嗽变异性哮喘诊断金标准
支气管激发(哮喘)试验,根据字面意思是不是会把哮喘激发出来?那么没病不也激有病了吗?其实,这类检查是非常安全的,只是查明气道过敏性,并不是没病找病。
试验中不用担心哮喘会发作,因为试验前会筛出符合检查指征的患者,试验时药物激发从低浓度开始,一点一点用药,有不适随时可调整,结束前也会再三检查确保没问题后,才让患者出医院。
这项试验的精准程度很高,被称为咳嗽变异性哮喘诊断金标准,其试验过程是用乙酰甲胆碱刺激支气管。如果在刺激下发生气流受限等类似于哮喘,可明确咳嗽的原因是咳嗽变异性哮喘,需有针对性平喘抗过敏。
脑脊液检查:
像抽血查验一样,最快几分钟完成
脑脊液是沿着整个脑表面分布的,并且填充在脑室、脑及脊髓蛛网膜下腔的整个脑脊液循环通路中,因此抽取脑脊液检查就像是抽血查验一样,可及时了解中枢神经系统的各种生理和病理变化。
脑脊液检查应用相当广泛,比如急性颅脑损伤、中毒性脑病等。此项检查对于明确疾病性质及严重程度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有经验的医生操作下,最快几分钟就完成,风险也在可控范围内。如果因为害怕而放弃,不利于病情诊断。
骨髓穿刺:
抽极少量骨髓液,对身体无害
有的人误以为骨髓穿刺检查抽取骨髓液会损害人体的精髓、伤及元气,不愿进行检查。
其实,穿刺检查所需的骨髓液是极少量的,一般仅有0.1ml左右,这与正常人体2600ml的骨髓液总量相比简直微不足道,更何况身体内每天还不断有大量细胞再生。目前,骨髓穿刺是血液疾病最基本的诊断方法,收集到的骨髓可对其进行成分分析和细胞形态观察,从而明确病因,儿科常用于排除白血病或再生障碍性贫血。
另外,有的患者觉得骨髓穿刺检查一定很痛苦,这也是过分担心。临床上,医生用穿刺针穿入骨髓腔,抽取少量骨髓用于化验,正常操作不会留下任何后遗症,危险很小。
记者观察
本期虽选了几个听起来有点吓人的检查方法,但名称可怕的检查并不只有这些。有意思的是相似的检查,患者的表现各不相同。
比如,外科手术前,相关损伤性检查似乎更容易得到认可,开刀都不怕还怕这点小创伤?
然而,内科的检查方法却会遇到更多阻碍,因为内科在大家心目中,就是用药来治疗,任何有创伤的检查都会受到更多阻力。
对孩子听起来有点吓人的检查,也让家长处于焦虑状态,成人能接受的同类检查在儿童那里则遇到更多阻碍。比如穿刺,又比如最常见的血常规检查,因幼儿手臂静脉细需要从头皮静脉抽血,家长却觉得“恐怖”。其实在专业人士看来,这和成人从手上抽血是一回事。
采访中,专家们都认为临床上检查种类不断变化完善,体现了现代医学不断进步。因此,根据医生推荐做好检查很重要,这些技术用于临床,自然有其存在价值,患者因为主观上的恐惧而耽误诊断和治疗大可不必。
对于患者而言,这不仅是明确诊断所必需的,其实也是医患关系的敏感触点。这是因为“过度检查”是患者最担心的事情,但哪些检查才算是过度检查,患者自己通常也搞不明白,只有专业人士才知道。因此,面对名称奇怪的检查,难免心里犯嘀咕。当患者信任医生推荐的检查并坚持做好的同时,医生也应切实为患者控制好风险,把握好指征,不该做的检查坚决不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