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4年03月17日> 总第1105期 > 15 > 新闻内容
慢乙肝查不到病毒不是终点
健康时报记者 刘桥斌
发布时间:2014年03月17日  查看次数:  

  慢性乙肝可以实现临床治愈即表面抗原(HBsAg)清除,这一概念逐渐被国内外乙肝治疗领域的专家广为接受。但还有一些人仍旧存在误区,认为检测不到乙肝病毒就是临床治愈了,便很快停药,结果不久就出现了复发。

  中国工程院院士庄辉教授解释:“慢性乙肝治疗,仅仅实现病毒检测不到是不够的,只有达到持久的e抗原清除和转换,甚至持久的表面抗原清除,才能真正实现停药后不复发。

  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慢性乙肝治疗有三个终点:一个是,乙肝病毒降至检测不到水平是可以接受的终点,这个阶段还不能停药,一旦停药非常容易复发;一个是,实现停药后持久的e抗原血清学转换(即经抗病毒治疗后获得持久的“大三阳”转为“小三阳”)是满意的治疗终点,达到这一治疗终点才有可能实现停药后不复发;还有一个理想的治疗终点是,停药后持久的表面抗原清除,也就是“临床治愈”。

  解放军第302医院张鸿飞教授指出,目前慢乙肝抗病毒药物主要有核苷(酸)类与长效干扰素两类药,根据长期的临床来看,初诊患者应该优先考虑干扰素治疗,尤其是我们中国人。

  研究发现,经长效干扰素一年的治疗能够帮助3%~11%的慢乙肝患者实现临床治愈。核苷(酸)类仅有对病毒的抑制作用,即便获得e抗原血清学转换,停药1年后复发率高达50%以上,而经长效干扰素治疗实现e抗原转换的患者在停药3年后的表面抗原清除率达到30%。干扰素治疗无效的仍然可选用核苷(酸)类药物。

  链接

  “科学规范治疗乙肝,实现临床治愈目标——一生一试“慢乙肝治疗认知促进项目近日在广州正式启动,此活动由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肝基会)主办,将针对慢性乙肝患者对疾病知识、治疗目标认知不足的现状,邀请国内慢性乙肝治疗领域专家开展一系列科普教育活动。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