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有需治疗矮小症患儿700万,每年仅3万人接受治疗
■目前全国可以治疗矮小症的医院不到1000家,能看矮小疾病的专业医生不到4000名
■大多数家长对正规治疗持“恐惧态度”,反而轻信虚假宣传的增高药
活动背景:2013年12月18日,由健康时报社主办的“2013中国儿童生长发育健康传播行动”全国巡讲第十站来到湖北省武汉市,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举办。
主讲专家:
罗小平,同济医院儿科主任,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及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组长,擅长诊治内分泌遗传代谢疾病和新生儿疾病,周二下午、周五上午出诊。
梁雁,同济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擅长儿童内分泌疾病和遗传代谢病的诊断与治疗,周一下午、周四下午出诊。
矮小症治疗情况堪忧“根据抽样调查,中国矮小症发病率约为3%,现有矮小人口约3900万人。其中,90%的患者有自卑、抑郁等心理障碍,约2100万个家庭因此受到影响。所有矮小人口中,4~15岁的需要治疗的患儿约有700万。然而,目前我国每年的就诊患者不到30万名,真正接受治疗的患者不到3万名,矮身材疾病未得到充分诊治。”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组长罗小平教授在活动上发布了一组数据,并介绍了矮身材疾病未得到充分诊治的几方面原因。
目前,大多数基层儿科医生缺乏矮身材疾病的诊治知识,无法做到疾病确诊和有效转诊。全国可以治疗矮小症的医院不到1000家,能看矮小疾病的专科医生不到4000名。
其他方面,如进口产品价格昂贵,药品需要长期天天注射,部分剂型(粉剂)操作复杂,家长和社会方面轻信增高假药、对正确治疗却心怀恐惧等也是原因。
破除“生长激素恐惧症” 罗小平介绍,许多家长有“生长激素恐惧症”,认为激素肯定有发胖、变丑、内分泌失调等副作用,有的甚至拒绝接受治疗。
人生长激素(hGH)是垂体前叶分泌的一种蛋白质,是人出生后促进生长的最主要激素,刺激儿童骨骺软骨细胞的分化、增殖、长骨生长,使人体长高,同时调节物质代谢和能量平衡。如果患者的生长激素分泌不足或分泌紊乱,就会影响正常生长,造成矮身材。当然,矮身材还会由一些遗传代谢病及其他病因引起,需要到正规医院专科门诊检查诊断。
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的化学结构和人自然分泌的完全一样,是美国FDA批准的促进儿童身高增长的唯一安全有效的药物,对各种生长发育迟缓均有较确切疗效,同时不促进骨骺愈合和性发育提前。
对于使用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可能促发肿瘤的说法,梁雁介绍了一个样本监测报告。在54996例生长激素适应症患者中,新发恶性肿瘤比例为0.1%,颅内肿瘤复发比例为0.3%,继发肿瘤的比例为1%。但这些数据和正常人群的肿瘤发生比例不相上下,没有显著的差异性。也就是说,生长激素治疗不影响肿瘤的发生和继发,不过有肿瘤家族史的患者要慎用。
这些增高药物不要信罗小平说:“临床上看到许多家长上当受骗,浪费钱财不说,还耽误孩子治疗。”他将广告中常见的增高药物做了分类,提醒家长不要轻信。
第一类是蛋白同化剂类固醇,短期内有一定促生长效果,但会让骨骺过早闭合,降低孩子的最终身高。第二类是中草药,不但没有明显的促生长作用,还会促进性早熟,可能影响骨骺过早闭合。而雄激素在短期内促进身高效果良好,随之而来的是骨骺迅速闭合,身体增高停止,最终身高降低;此外,雄激素还会使女性男性化、男性性早熟。
梁雁提醒:号称口服的增高类药品,一般不可信。因为生长激素是一种蛋白质,只能通过注射来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