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4年01月02日> 总第1086期 > 第十二版 > 新闻内容
宝宝寒包火有苗头
北京中医药大学诊断学博士 罗大伦
发布时间:2014年01月02日  查看次数:  

  寒包火:感冒的外寒阶段没及时控制,外寒就会深入身体内部,与里面的正气激烈战斗,表现出很多热症,形成一个“外寒里热”的状态,中医称其为“寒包火”。这个阶段,孩子流的是清鼻涕,但咳嗽出来的痰呈黄色,或者鼻涕和痰是黄白相间的,说明体内寒热是错杂的。

  寒邪一旦侵犯到肺了,人最先感觉出现问题的是皮肤、汗毛等,因为“肺主皮毛”,此时会感觉皮肤发冷、发紧、怕风。

  有时孩子形容不出来受寒的感觉,但本来孩子玩儿的时候手是温暖的,现在一摸孩子的小手冰凉,脚也是凉的,这可能就是寒邪侵犯到皮毛了。

  孩子受寒后,有时候会打几个喷嚏。实际上,打喷嚏是身体一种本能的排病方式,而如果用一些麻痹神经的药物阻止打喷嚏的话,神经麻痹后,身体就不知道反抗了,最终只会把外寒留在体内。

  此时可给孩子喝紫苏叶水,把紫苏叶放到锅里(5岁左右的孩子用3克),加入两杯水,盖上锅盖,开大火煮。开锅后改成小火,等开锅三分钟后,就可以闭火了。闷七八分钟就可以饮用了。服用苏叶水之前,让孩子先吃点东西。空腹服用,元气不足,无法发汗。喝完苏叶水孩子微微出汗之后,就停止服用。

  或者苏叶3克、荆芥3克(5~10岁孩子的用量)放到锅里,倒入四杯水,盖上锅盖,熬开锅,三分钟后闭火,闷七八分钟。然后将药汁兑入温水,给孩子泡脚。泡至身体微微出汗就可以了。但不能让孩子饿着肚子泡,否则损伤正气,最好是喝了温热的粥后再泡。再则,微微出汗即可,如果大量出汗反伤正气。

  待孩子的身体温暖过来后,一般寒邪就会被祛除,但如果没有及时祛除寒邪,可能会进入“外寒里热”的第二个阶段。此时,可以给孩子用一些散外寒与清里热的药物同时调理。

  通常,散外寒的药物有苏叶、白芷、荆芥、防风等。清里热的药物有金银花、连翘、鱼腥草、芦根、地丁等。孩子如果发冷、打喷嚏、手脚冷等,就是外寒的表现。若还伴有痰黄、舌红、嗓子疼痛、鼻涕黄白相间的里热症状,一般是外寒里热的感冒。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