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4年01月02日> 总第1086期 > 第十一版 > 新闻内容
和院士一起做指尖运动
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医药卫生专业委员会 杨 昆
发布时间:2014年01月02日  查看次数:  



  受访专家:顾玉东,中国工程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手外科主任

  擅长:手外伤修复与再造、手麻、肌肉萎缩、周围神经损伤、臂丛神经损伤的诊治

  出诊时间:暂不出诊

  有一次碰到76岁的顾玉东院士,我向院士诉说了我的困惑,身边一位70岁的伯伯,最近一年总会出现手麻现象,现在连筷子也拿不住;一位老邻居,感觉右手发麻,去医院做了肌电图检查,也不能明确诊断。他们这种情况,都是怎么了?顾玉东院士听后,说出他的看法。

  短暂手麻大多是生理性:手麻是老年人常见的症状,引起手麻的原因很多,短暂的手麻大多是生理性,如长时间低头写字、看文件会出现手臂部麻木。又如肘关节长时间处于屈曲位会出现手尺侧半麻木。

  持续性手麻要早作诊断:如果出现长时间的持续性麻木,则应考虑为病理性所致。临床根据手麻的部位的不同可以初步提示一些疾病,再做详细的体格探查及必要的辅助探查,基本可以确诊。

  如果发现单手或双手感觉无力,手指或手掌有麻痹或刺激僵硬感,手腕疼痛,伸展拇指时不自如且有疼痛感等,就要警惕腕管综合征。顾玉东院士认为,如果该病病程短于三个月、麻木症状为间歇性,没有手部大小鱼际肌的萎缩,也没有手指捏握的活动障碍属于轻症,可以给与药物治疗,一般治疗2~3个月,大多可缓解症状。

  如果病程超过6个月,手指活动不灵活,则属于中度病症,可先行三个月药物及进行腕管内注射激素,部分病例可缓解症状,不能缓解症状的,应考虑手术治疗。

  如果病程长、症状持续,并出现手部大小鱼际肌肉萎缩,拇指不能与手指对捏、握物,则属重症,对这类患者,以手术切断压迫手部正中神经的腕横韧带是最佳治疗方案。

  除此之外,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炎、病毒性周围神经炎、胸廓出口综合征以及甲状腺功能低下、红斑狼疮、硬皮病等都可能导致出现手麻症状。

  在预防方面,顾玉东院士提倡指尖运动。手指指尖是联络大脑神经元的最敏感部位,大脑神经元是控制痛觉的最高级中枢,大脑皮层神经元功能的健全与活跃,无疑会消除来自机体各部位的有害冲动,指尖运动胜过关节运动。林 敬/图

  具体做法是:用拇指尖触及食指尖2次,再触及中指尖1次,触及无名指尖3次,最后触及小指尖4次。然后与原来的顺序相反,用拇指尖轻触小指尖4次,再触及无名指尖3次,触及中指尖1次,最后触及食指尖2次。按照这个顺序,以2、1、3、4、4、3、1、2的次序不断地循环,持续15~20分钟。这种指尖运动可以打乱手指活动常规,让大脑思维有所转折,更有利于大脑细胞的活跃。

  另一种方法,则是用拇指尖轻点其余四指的各个指关节横纹,注意每个指节都要碰到。再反过来用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的指尖去碰拇指的指横纹。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