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病人都坚信,到大城市的大医院看病放心。这个从本质上来说,是没有错的,因为全国最优秀的医学人才,很大部分都留在大医院了。可是处在这个位置的医院压力也很大,每天医院都和菜市场一样,人多的不得了。作为患者,怎么做才能到大医院看病不挨堵,不受气呢?
病重就先让家属咨询发现患者病情很重不要急着转院,最好先派人带着病历、各种检查结果来大医院找医生咨询,看看还需做什么检查,能在当地医院做的检查,尽量在当地做。或是先挂普通号,等所有检查结果都拿到了再挂专家号。还有一点要提示,在门诊看病咨询,选择下午的时间段会比较好,患者相对会少,医生讲解时会更仔细更详细。
如果需要住院治疗,最好请医生联系病房预约床位。如果强行转院送到急诊科等待床位,急诊观察室环境嘈杂,既不能得到有效治疗,家属陪伴也会疲惫不堪。如果病情危重到有生命危险了,此时更不要急着转院,应该在当地医院妥善处理,待病情稳定后再考虑转院。
选医生也看黄金年龄选择医生看病的时候,不要盲目迷信“老专家”,在各大医院的官方网站上,都能查到医生的相关信息和出诊安排。也可以在专业医疗网站上多听听他人就医的经验。有些出专家门诊的老专家,很大一部分是退了休的。经验虽然很丰富,但由于脱离临床一线工作时间很久,对于疾病治疗的观念和方法比较陈旧,很多新治疗办法,他们都不知道。
医生的黄金年龄是40~60岁。找医生看病最好优先选择找这个年龄段的,他们的经验、体力都在巅峰时期。而且每位医生的专长都不一样,多查查,选择专业性强、治疗经验丰富、口碑好的医生。不一定大教授就所有手术都做得好,术业有专攻,专病专治,看病前这些工作要做足。
住院后认识你的医生
经常在医院里碰到一些人,都快出院了却不知道主管大夫是谁,对自己的病情怎能了解呢?
病房里的医生一般分为三级:一级是住院医师,多是刚毕业的小大夫,经验不是很丰富,但是会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二级是主治医师,此人主管几名一级住院医师,如果是外科,很可能是手术时的第一助手,直接参与手术的核心部分;再高一级的是三级大专家,基本都是教授(主任医师)或副教授(副主任医师),手术时一定是主刀医生,全病区患者的日常治疗都会由二级主治医师向他汇报,听取他的意见修改治疗方案。
所以,最好知道负责患者的住院医师和主治医师是谁,治疗期间有什么问题及时跟他们联系。由于病房医生要24小时倒班,有时夜班收病人住院的医生,不一定是今后的主管医生,这些都可以通过病房的护士长了解清楚。
跟医生谈钱不伤和气 医生和患者是一对“合作伙伴”,是联手“对抗”疾病的“战友”。当然,医生也有现代医学解决不了的难题。在和医生交流病情的治疗方案时,患者和家属一定不要隐瞒和保留,坦诚地把疾病治疗的预后跟医生探讨到极限,最好的结果和最坏的结果是什么,心里要有数。
同时,要和你的主治医师探讨治疗的花费,实实在在地说明你的经济负担能力,这样有利于医生向你推荐治疗方案。一种病肯定有多种治疗方法,有了这个底,医生才能更好地根据你的经济情况选择适合你的治疗方案。
如果病人病情较重,治疗方案风险很大,就需要你表明自己求医的坚定态度,愿意为一线希望而尽最大的努力,承担有可能出现失败的风险,医生一定会竭尽全力和患者一起携手战胜病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