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食和糖尿病还是有关系的!
是什么造成了糖尿病患病率的提高呢?就2型糖尿病的发病原因而言,多是不合理的生活方式,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摄入的热量过多而又消耗不掉导致热量超标。当然,在这个过程中,甜食是起推手作用的。
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大量的碳水化合物饮料、巧克力、水果干等的食用,以及精制粮食的普遍化,这种高能量、高碳水化合物食物摄入,使得人们的血糖处于较高的水平,同时也使得超重、肥胖人群增加,这类人常常会出现空腹血糖受损。
控制的是什么甜食?
那么,是否只要是甜的,我们就要控制吗?当然不是。
我国常用的从食物中提取的浓缩糖是蔗糖,主要有白糖和红糖两类,而白糖中白砂糖纯度最高,达99%以上。食用蔗糖纯度高,因除去碳水化合物几乎不含其他营养成分,属于纯能量食品。在食品中加入蔗糖之后,并不增加食物的体积,但增加了食物的能量,如果过量食用就会导致肥胖。
在1.5升可口可乐当中,糖类的含量为10.8g/100g,这可为人体提供648千卡能量。2002年全国居民膳食调查显示,成年女性每日的能量摄入约为1800kcal,1.5L可乐的能量就达到了其每日能量的36%。同样的,如果吃到相同的能量,我们可以吃:米饭普通家用小碗1碗、瘦肉2两、青菜半斤、花生油6克、苹果2两。对比前后选择可以发现,可乐在不经意间就吞入腹中,而后一份食物则可以作为一个正餐了。可见,含简单糖类的饮料在某些肥胖患者的发病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同浓缩糖类提取相对应的是精致碳水化合物如精白面粉、精制大米、精制面包等的出现,它们同样需要被控制。
什么时候开始控甜?
人们与生俱来对甜味的选择,在儿童期表现更为明显。他们喜欢各种甜食,并对甜度非常敏感,因此,他们更追求浓缩糖类:糖果、巧克力、冰激凌、各种饮料、甜点等。
有些家长还投其所好,把糖果等作为奖励孩子的奖品。只有在小孩子表现很好时,他们才能拿到这些战利品,更增加了他们对这些食物的认知——这些食物是美好的,在表现好的时候才能得到。糖果等食物就逐渐成了小孩子情感上的安慰品,一旦能够得到的时候就大量食用,这误导了下一代的饮食方式。
要打破这个习惯,最好的方法就是避免食用浓缩糖类,如糖果、巧克力、甜点等,并让小孩子养成这种习惯。在我们想吃一点甜的东西时,去选择水果,而不是果汁(鲜榨果汁通常需要加入蔗糖才能祛除其苦涩的味道)、甜点,逐渐减少我们饮食中的糖分,慢慢地就会习惯这种不太甜的味道。要记住,人们的生理结构决定了人们需要的食物是从树上摘下来的或者是从土里挖出来的,而不是从高压蒸汽中提炼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