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受访专家:
石远凯,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副院长、肿瘤内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擅长:恶性淋巴瘤、肺癌、消化道癌、乳腺癌等实体肿瘤的内科治疗
出诊时间:周一上午(特需),周三上午
我国拥有3亿多烟民,男性吸烟者肺癌的死亡率是不吸烟者的8~20倍。吸烟加上越来越严重的环境污染,势必会诱发肺癌。我国肺癌死亡率与30年前相比上升了465%,肺癌发病率逐年升高已经成为非常严峻的社会问题。
寻找致癌基因
癌症怎么形成?
既往研究都认为是二次打击理论,比如儿童为何会得癌症?可能是母体里面受到打击,比如受到辐射,但是没有得癌症,出来之后,同样一个打击发生在同一个基因上,就导致孩子得癌症。
但是后来我们发现很多东西解释不了,比方说,为什么说我这个人去年没有得癌症,今年体检就得了,这个时间也太短了吧,不符合二次打击的时间。
石远凯说,通过人类基因组学,在我们的实验中发现,我们的基因每天都是在产生改变,各种因素都能导致改变,其中香烟是可以量化的。十根香烟就导致基因改变,但是导致哪个基因的改变却是不知道的(随机的)。如果有一天,它发生在非常重要的基因上面,就可能得癌症了。
我们发现,肺癌的这个重要基因就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而这种基因突变率在欧洲也只有15%,在中国有50%。
靶向治疗有针对性
既然找到了这个重要的致癌基因,那如果把这个基因突变(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看作是癌变的细胞里的一个标志物的话,那我们有针对地给予药物治疗,抑制这个基因的表达,不就可以更好地治疗了吗?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类药物就这样出现了。
石远凯介绍,基因检测能够帮助医生区分可以接受靶向治疗的患者,可以使EGFR基因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被诊断初期就选用比化疗更有效、耐受性更好的靶向药物治疗。虽然目前晚期肺癌还不能痊愈,但很多患者的生存期不但可以延长,还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特别是随着靶向药物的问世,它们改变了我们对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模式。
靶向药物是新一代的抗癌药物,只是针对肿瘤细胞发挥作用,可以把它当作激光制导导弹一般,只对肿瘤细胞发生作用,而对于正常细胞的损害相对较小。
十年前,如果是一个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位生存时间大概在8~10个月,今天有了这种靶向治疗,中位生存时间大概会达到20~30个月。这种治疗效果过去是很难想象的。石远凯感概道。
基因检测不复杂
中国肺癌的治疗从最早的病理分型到现在在基因指导下的靶向治疗,可以说,是一个跨时代的进步,而基因检测正是指导临床使用靶向治疗的重要依据。
对于个体化治疗,特别是对于靶向治疗来说,基因检测也越来越重要了,这也是一种趋势。
石远凯介绍说,但基因检测也并不是老百姓想象中的那么复杂,卫生部最新发布的《三级肿瘤医院评审细则》已经明确要求,这些三级肿瘤医院要具备EGFR突变检测等分子诊断能力。
目前我们国内有50多家大型的三甲医院和肿瘤专科医院已经具备了检测EGFR突变的能力。卫生部临床病理质控中心已经组织国内50多家医院参与全球EGFR检测质控网络,并组织建立了国内自己的质控体系,来确保基因检测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