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虚张声势,内心空荡,人们的脸,无论装扮多么酷、多么炫,也难掩内心苍白。当一个时代归于平淡的时候,所有人的生活都是小生活、小日子,所以,学会在大时代里过好自己的小日子吧。
热爱生活有很多种方式,最简单直接的就是:过小日子。
在精彩刺激也急功近利的大时代,你焦虑又亢奋,忙碌又疲惫,难得偷得浮生半日闲,每每忽略了自然的四季、内心的风景和生活的本来面目。
在北上广,你见惯了“急之国”里的“穷忙族”和“橡皮人”,把欲望当成理想,不满于当下,每天过得苦逼兮兮的。
只要把场景切换到小地方,你就能见到暌违已久的生活四季:有山有水有人情;钱不多,心满意足;事不多,有滋有味。
乔布斯说:“我愿意用我所有的科技去换取和苏格拉底相处的一个下午。”而怀抱对生活的热爱,你能与充满质感的“慢生活”相处无数个下午。
不管什么时代,能过小日子,就是好日子。
焦虑:
最好的安眠药是放下
最好的解决方案是改变世界,如不能,只有改变自己。名利皆是身外物,只有梦是自己的,其他都是别人的。
人们在大环境中没安全感,就越该在小环境、小世界中去找。
你要明白的是,当今的社会不安全感就像城市的雾霾,人人有份。假如你不想离开这个国家,就想法让它变得更好一点。
或想象一下三四线城市的生活。亲朋好友常聚,晚饭后广场跳舞,彻底与世界和谐。可你甘愿过这样的小日子吗?
走着走着落入下水道被冲走,开着开着在二环被淹死,或不幸被禽流感击中……这是突发事件引发的安全感。而更深层的安全感是集体性焦虑和制度性焦虑,甚欲一走了之。
按照任志强的说法,“移民的原因有许多种,但最重要的是安全感。生命的安全,财产的安全,食品的安全,空气的安全,教育的安全,权利的安全等等,没有安全感是社会不稳定的重要原因。解决了公民安全感的问题才能建立稳定的社会。”
中国人最怕什么?百度从近2000万个与“害怕”有关的问题中提炼出来——男怕没钱,女怕变老。而“十大最怕”中,男人怕事业受挫,他们怕输、怕站错队和被攀比。女人则普遍担忧感情问题,怕男人脚踏两只船,怕没安全感——患结婚恐惧症的女性不在少数。
没有安全感,只有占有欲、控制欲。人们在大环境中没安全感,就越该在小环境、小世界中去找。因为安全感是互相给的。于是我们看到,在网上人们忧这忧那,可关了微博该干什么还干什么,喝个小酒或打个小牌、看场电影《泰囧》,或和家人计划明天到哪里玩一下……
中国需要一张床。“快中国”进入失眠状态。各种安眠床、安眠枕热销,各种调理身心、治疗失眠、降低焦虑的学习班成为热门。谁来安抚那些不安的灵魂?
最好的安眠药是放下。机场书店一本叫《放下》的小书热销,但赶着去下一站的人们没多少人能放下。日本著名实业家稻盛和夫说:“我们往往有种倾向,就是将事物考虑得过于复杂。但是,事物本质其实极为单纯……把事情看得越单纯,越接近真理。抓住复杂现象背后的单纯本质,这种思维方式极为重要。这是一条人生法则。”
真正放下的人,随时都能睡。如何放下?只有你自己是自己的医生。最好的解决方案是改变世界,如不能,只有改变自己。
名利皆是身外物,只有梦是自己的,其他都是别人的。
好好做梦,善待自己。
孤独:
被人牵挂是幸福
社会学总结出人际交往的“150人法则”:你认识人的极限在150人,多了就会在记忆中自动删除。因为人脑如电脑,内存有限。
我儿子半年前自己注册了QQ,这个叫“从今以后”的马甲就成了他的心病,从今以后这小子就粘上了。我发现他们在Q上呼风唤雨的,无非是转一些恶搞图片,尤其恶搞老师的。当然,一边上Q一边讨论作业成了某种方式。急了还直接打电话,毕竟说话比敲字快。
现在的人比以前更孤独了还是更爱交际了?通讯工具是否越发达、人却反而越孤独了?有一点是肯定的,他们的孤独与老一代的孤独方式不同。一个孤独到蛋疼,一个孤独到心疼。
社会学总结出人际交往的“150人法则”:你认识人的极限在150人,多了就会在记忆中自动删除。因为人脑如电脑,内存有限。在QQ圈子上不活跃的“好友”其实占到了80%,他们和你的缘分其实已经完结。
我在微博上曾求教fanqiang软件,结果收到三百多条回信和四十几条私信,都是提供秘籍的,还有粉丝寄来了专门的路由器,说插上就能翻墙了。过去你有急事时,发现能求救的就那么几个亲朋好友,现在是数百数千数万。我们的人际关系真与农耕时代有了很大的分别。我们像弥漫在宇宙空间的一粒粒微尘,自由而离散,时聚时合。
或许新世代(现在的孩子一代)会进化出一套全新的人际关系,空前自由开放;但农耕文明的熟人关系仍然温馨,被人牵挂是一种温暖,也是你的一种福分。
逃离:
过好自己的小日子
无论盛世、衰世,都出陶渊明。不管乞丐、皇帝,都想过出世。有人小隐隐于野,有人大隐隐于朝。人人都有一点《越狱》情结,但未必都去挖地道。
关于逃,佛经有个经典故事:有一个犯人判了无期徒刑,想逃出监牢,就与同牢的小偷商量。他们慢慢挖地洞,一天挖一点,最后成功了。等到小偷逃走,这个犯人就把地洞盖好,他自己呢,反而跟看守们变成好朋友。家里送来好吃的,大家一起吃,好玩的一起玩,后来与看守无话不谈,大家放心他,晓得他不想逃。有一天家里又送来酒肉,他请看守一起来庆祝,等到看守酒喝醉了,他从看守身上把钥匙取出来,打开自己的手铐脚镣,穿上看守的制服,大摇大摆地走了。
而那个小偷,花了很大的力气挖个地洞逃出来,还要东躲西躲,身逃出来可心还在牢里呢。而那个判无期的,因为跟看守都变成朋友,却彻底地逃出来了。
逃不在乎方式、不在乎逃往何处。吕洞宾在庐山仙人洞题有诗:“一日清闲自在仙,六神和合报平安。丹田有宝休寻道,对境无心莫问禅。”所以,有人日理万机心却早已逃了出去;有人身在仙境,心却在生意场中。
逃进深山老林、逃去丽江大理,你以为就逃脱了吗?为什么是在时代的边上?与红尘保持若即若离的关系,与主流保持刻意的距离,非暴力不合作,正是价值所在。你别想把我变成你的一员,我不想成为你的一部分。
选择不合作,选择不跟风,活出来让你们看看。每个人都有权过属于自己的小日子,就不会扎堆儿,就不会一勺烩。
闲时,你可以选择做个酱油男:爱潜水,爱冒泡,只发帖,不加V。有事去散步,无事看风景。你做你的采访,我做我的俯卧撑。我不是谁的炮灰,我只代表我自己。
动画电影《哈尔的移动城堡》中有个门把手,只需一转,一个繁华世界就出现在眼前,再一转又回到鸟语花香的大自然。往复于北上广和二三线城市时,你就需要这么个门把手。
大日子精彩刺激,小日子平稳安逸。每人心中都有座围城:过大日子的向往小日子,过小日子的向往大日子。
大日子与小日子,两相对照,两相叹息。摘自《在大时代,过小日子》,肖锋著,中信出版社,IC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