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3年12月09日> 总第1079期 > 19 > 新闻内容
李嘉诚——孤独是他的能量
陈新焱/文,IC供图
发布时间:2013年12月09日  查看次数:  

  创业至今六十多年,虽历经多次经济危机,但没有一年亏损;自1999年被福布斯评为全球华人首富,15年间不管风云如何变幻始终稳居这一宝座。

  这就是李嘉诚。

  85岁的李嘉诚,从早年创业至今,一直保持着两个习惯:一是睡觉前一定要看书,非专业书籍,他会抓重点看,如果跟公司的专业有关,就算再难看,他也会把它看完;二是晚饭之后,一定要看十几二十分钟的英文电视,不仅要看,还要跟着大声说,因为“怕落伍”。

  这种勤奋和自律,非一般人能比。

  关于工作习惯,最为著名的细节是李嘉诚的作息时间:不论几点睡觉,一定在清晨5点59分闹铃响后起床。随后,他听新闻,打一个半小时高尔夫,然后去办公室。

  熟悉李嘉诚的人士表示,他是一个危机感很强的人,他每天90%的时间都在考虑未来的事。他时刻在内心创造公司的逆境,不停地给自己提问,然后想出解决问题的方式,“等到危机来的时候,他已经做好了准备”。

  李嘉诚其实是个感情很丰富的人,但他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他很懂得控制自己的情感。

  1996年,李嘉诚的长子李泽钜被世纪大盗张子强绑架,对方单枪匹马到李家,开口就要20亿,李当场同意,但表示“现金只有10亿,如果你要,我到银行给你提”。李的镇静,连张子强都很意外,张问他:你为何这么冷静?李答道:因为这次是我错了,我们在香港知名度这么高,但是一点防备都没有,比如我去打球,早上五点多自己开车去新界,在路上,几部车就可以把我围下来,而我竟然一点防备都没有,我要仔细检讨一下。

  李嘉诚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当时他劝告张子强:你拿了这么多钱,下辈子也够花了,趁现在远走高飞,洗心革面,做个好人;如果再有弄错的时候,就没有人可以再帮到你了。

  有趣的是,据李嘉诚透露,后来张子强又打来电话,李说,你搞什么鬼,怎么还有电话?张子强在电话中说,李先生,我自己好赌,钱输光了,你教教我,还有什么是可以保险投资的?

  李嘉诚答道:我只能教你做好人,但你要我做什么,我不会了。你只有一条大路,远走高飞,不然你的下场将很可悲。

  2013年11月22日,李嘉诚向南方周末记者回忆当时的情形时,语气平静,就像是在讲述一段别人的历史。其中的惊险和锥心之痛,似乎全都烟消云散。

  李嘉诚将这种冷静归于他喜欢看书,“我喜欢看书,什么书都看,这对我都有用,今天有用,明天也有用。所以,很多大事来的时候,我也能解决”。

  李的办公室,像他的打扮一样简单,除了一望无际的维多利亚港海景。

  偌大的办公桌上,只有一沓很小的便笺纸,两支笔,一副放大镜,李每周在这里工作五天半。办公桌的对面,是黑色的沙发和茶几。没有靠垫,没有烟灰缸,也没有潮州人最喜欢的功夫茶具,只是孤零零地摆着一个装饰盒。

  李办公室最惹眼的,是清代儒将左宗棠题于江苏无锡梅园的诗句:“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寻平处住,向宽处行。”

  这24个字,凝聚着深刻的人生哲理,而李嘉诚则将其视为自己的人生信条。

  “孤独感是他最好的朋友,也是他最自然的常态。”熟知李嘉诚经历的高层如此评价。在她看来,经历过少年磨难的李嘉诚,早已习惯了孤独的感觉。回忆早年的苦学生涯,李说,“别人是自学,我是‘抢学问’,抢时间自学。一本旧《辞海》,一本老师版的教科书,自己自修。”

  这是一个孤独之旅,命运剥夺他的,李要靠自己抢回来。没有学历、人脉、资金,想出人头地,自学是他唯一的武器。

  李嘉诚自律惊人,除了《三国志》与《水浒传》,他不看小说,不看“没有用”的书。捡起教科书,李时而扮演学生,时而扮演老师,摸索教学和出题的逻辑,寻找每个篇章的关键词句,模拟师生对话,自问自答。

  “孤独是他的能量,也是他的朋友。独处时,他脑海会开始做思想的挣扎,会不断自己抛问题、自己回答。”李的一位友人说,“他现在的习惯,就是来自于此。”在这位友人看来,经过几十年的磨炼,李嘉诚早已学会了和孤独相处,所以,登上人生的高峰之后,少有高处不胜寒之感。

  在李嘉诚的办公桌上,有两块小玻璃,上面是李自己写的两段话,一段是:求百事之荣,不如免一事之辱;邀千人之欢,不如释一人之怨。而另一段则是: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摘自11月28日《南方周末》 ,陈新焱/文,IC供图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