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冯周琴,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擅长治疗:脑血管病、癫痫、头痛、头晕、面肌痉挛、面瘫和神经系统疑难病
门诊时间:周一(全天)、周三(上午)
不少患者就诊中都有这样的感受:看病没和医生说几句,就开出好几项检查单;或是检查一个接着一个做,设备越来越高级,可病却不见好。
事实上,再高级的检查设备都只是医生的参考,它们只是辅助诊疗,不管是医生还是患者都不要过度依赖高科技检查及医疗器械。
对医生说
设备越来越精细,但不要重检查、轻病史
CT、MRI、PET、SPECT、DSA等各种各样的诊疗设备,使得影像学检查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和精细,很多过去不知道原因的疾病,现在知道了。比如,对脑梗塞这个常见病,通过医疗设备检查就能区别出是大血管粥样硬化闭塞,还是小血管病变或是其他原因引起的。
然而,无论检查设备多么先进,都离不开医生的知识、经验和判断,还有医生的责任心,如果太重检查,轻病史,不进行分析,什么病人来都做CT、MRI、PET等,或是过分相信仪器检查就可能导致误诊、误治。
举个例子,我曾应郑州市某区级医院会诊,一位20多岁的女性患者,4个月前因突然说话不清楚来就诊。其主治医生没有详细问诊和体格检查,就为患者开了脑部磁共振检查,结果是左侧脑部额顶叶有一个血管瘤。
之后又进行了磁共振血管造影(MRA)、CT血管造影(CTA)和脑血管造影(DSA),几乎所有的影像学检查,均证明是左侧额顶部动静脉畸形,可按该诊断结果治疗后,说话不清症状没有任何减轻,还出现了吞咽困难。
后经会诊,以及详细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确诊是重症肌无力,对症治疗后病情大有好转。因此,临床医生必须认真询问病史,充分分析病情后得出初步诊断,然后再为患者申请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和特殊检查,从而证实或是排除初步诊断,千万不要过于依赖医疗设备的检查。
对患者说
别盲目崇拜高级设备,花钱多不一定效果好
检查设备和吃药是一个道理,关键是要对症检查,找到适合自己的,并不是越高级或是花费高的设备,效果就一定好。因为不论是CT、MRI、SPECT……再好的设备,检查出来的结果都有可能存在假阳性或假阴性,最终判定还是靠医生。
再给大家举个例子, 我的一个患者因右侧上下肢麻木到医院检查,医院医生问他按什么标准检查?他明确要求按最好的标准。结果在那家医院住院20天,花去15万,最后关于他的肢体麻木什么也没有检查出来。
事实上,再高级的设备也是人来操作,不管疾病的诊断方法怎样发展,最基本的仍是先问病史、看病症,如果还不能明确诊断,再结合影像和化验结果。也就是说,影像检查只是对疾病诊断的参考和支持,过分依赖各种检查,甚至明确要用高级医疗设备检查都是本末倒置。
另外, 选择什么样的检查项目,也能体现出医生的知识、水平、经验和是否有责任心。比如,磁共振有十多种参数,上百个序列,只能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合理选择。因此,检查设备再先进,也代替不了医生的基本功。
链接
被神话的PET-CT 在上万元的高端体检、豪华体检中,不少都主打高端医疗诊断设备PET-CT,并强调只要做一次就能从头到脚查出全身病灶。事实上,PET-CT是否适合常规体检一直存在争议,有的体检中心正是抓住大家多花钱买放心的心理,肆意宣传其防病功效,过度使用PET-CT。
摘自健康时报2013-08-22第14版《PET-CT不推荐日常体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