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存时:不拆针头会致注射时漏液
北京同仁医院内分泌科护士长 李建荣
我经常碰到用胰岛素注射治疗的糖尿病患者求助漏液问题,说打完针放好注射笔后,下次再注射的时候,发现笔头前面就漏出不少胰岛素,严重的时候弄的笔帽里都是。
其实,注射以后不把针头从注射笔上拆卸下来本身就是错的,正确的做法是,注射完一次就把针头从注射笔上卸下来。因为如果不卸下针头,注射装置内就不再是一个密闭的环境,外界的空气可以直接和注射笔内胰岛素相通,这个时候如果温度变化(温度过高或过低)时,一些胰岛素就漏出去了。
需要注意的是,糖尿病患者每次注射完胰岛素后,下次注射就要更换一个新的针头,重复使用的针头容易孳生细菌,而如果用污染的针头注射可引起注射部位感染及疼痛等问题。因此,大家还是注射完一次就更换一个新的针头。对于废弃的针头也别乱扔,可放在一个专门的容器内或者放在另外一根已经打完的笔芯上,再带到指定地点进行回收。
打针时:拔针前停两次针头不漏液
解放军第307医院内分泌科护士长 郭庆玲
在糖尿病患者注射完胰岛素后,一般会被建议等待5~10秒再将针头拔出,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使胰岛素有效吸收,但即使采取这种方法,药液溢出的现象仍然很普遍,这就可能使胰岛素利用度降低,影响降糖的效果。
后来,307医院内分泌科的护士团队找出了一种新的拔针方法,相较传统拔针方法,新方法可减少这种漏液现象,即注射完药液后停留5秒,退出一半针头后再停留5秒。
他们在实验中将注射剂量分为3组(0~9单位;10~19单位; 20~30单位)。对照组是注射完胰岛素停留10秒后将针头直接拔出;观察组则为注射完药液后停留5秒,退出一半针头后再停留5秒后拔出。
结果通过对735次拔针情况观察,发现剂量在9单位以下不受拔针方法的影响。而10单位以上的剂量,用“5秒-5秒”的拔针方法能更好避免针头漏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