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3年09月02日> 总第1053期 > 18 > 新闻内容
高血糖害人不浅
健康时报综合
发布时间:2013年09月02日  查看次数:  

  其实,高血糖跟并发症一样害人不浅!这是近日召开的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内分泌学学术会议上最新的研究发布。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内分泌科陈璐璐:

  高血糖的

  代谢记忆猛于虎

  当身体处于高血糖状态一定时间后,即使之后把血糖降到了正常水平,身体仍然容易发生血管并发症,这就是“高血糖的代谢记忆”在发威。

  我们做过一个研究,先将大鼠保持6个月的高血糖,随后6个月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至正常水平。结果发现,同持续高血糖的大鼠一样,血糖控制后的大鼠视网膜病变的进展并未停止。

  而将正常人的平滑肌内皮细胞短暂暴露于高糖状态16个小时,随后转至正常血糖状态培养,其结果是高血糖对某些细胞分子中一系列粒子或更小的结构已产生了某些影响。

  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内分泌科李光伟:

  对β细胞的长期

  损伤不可逆

  高血糖既是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和胰岛素抵抗的后果,也是它们的诱因。而研究表明,即使是轻度的血糖升高也可以削弱胰岛β细胞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反应。

  长期暴露于严重高血糖环境中,会导致不可逆的β细胞功能损害和细胞凋亡。而较短期高血糖仅影响β细胞胰岛素的胞吐功能或胰岛素储存,所导致的β细胞受损是暂时的、生理性的和可逆的。

  研究显示,当空腹血糖超过正常但<6.9mmol/L时胰岛素敏感性已降至正常人的60%,而空腹血糖≥9.7mmol/L胰岛素敏感性仅为正常人的30%。

  北京燕化医院内分泌科齐林:

  还可引发

  无症状尿路感染

  在门诊有过这样的糖尿病患者:以发热、恶心、胃部不适等症状就诊于消化内科,然而折腾一圈,最后却是泌尿系感染,但他们并没有尿频、尿急等尿路感染的症状。

  其实,这正是高血糖的狡猾之处。高血糖使中性粒细胞的杀菌功能下降,从而使机体容易遭受各种感染,还可能诱发糖尿病酮症的发生,于是,就出现了患者不仅有发热、乏力等感染症状,同时还有恶心、腹痛等糖尿病酮症的伴随症状。

  另外,加上长期高血糖导致糖尿病合并神经病变,降低了身体局部的敏感性。因此,这些患者即使有尿路感染也可能不会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的表现,而更多地表现为无症状菌尿。

  湖北省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杨国铭:

  连累颈椎

  嫁祸低血糖

  糖尿病病程较长的患者,由于受到高血糖等影响,骨关节退变会加速,于是其颈椎的骨质非常容易膨出乃至突出,而当这种病变发展积聚到一定程度后,颈椎病就会出现,从而引起糖尿病患者头晕、头疼、心慌、胸闷、颈部胀痛、上肢麻木等一系列症状。

  当糖尿病患者的颈椎发生病变后,就有可能刺激到颈椎周边分布的交感神经节,容易引起类似低血糖表现的交感神经兴奋症候群。因此,患者在出现心慌、出汗等低血糖症状时,一定要先测下血糖,再根据血糖值判断是否进行下一步计划。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