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3年08月26日> 总第1051期 > 18 > 新闻内容
控糖打好身心战
北京协和医院肠内肠外营养科 陈 伟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精神科 宋翠林
发布时间:2013年08月26日  查看次数:  

  身体 停不了的高脂饮食止不住的糖病风险

  常常见到这样的现象:前一分钟还在数落高热量快餐和甜饮料的“罪行”,后一分钟就约上好友去吃肯德基、麦当劳,吃完还不忘庆幸一下自己还没有跨入肥胖门槛,离糖尿病等慢性病远着呢。

  但其实这是在自欺欺人。近日中科院生物波谱及代谢组学研究组在Journal of Proteome Research(美国《蛋白质组学研究》杂志,在生化技术同类期刊中的影响因子排在第10名)上发表的一项研究称,大鼠实验结果显示,高脂饮食导致动物在体重显著增长之前,就已经能够观察到心肌等多脏器方面的代谢改变。

  还有一项研究测量了体重正常、超重、I度肥胖、II度肥胖和III度肥胖的5组人的空腹胰岛素水平,发现尽管所有参加研究的人的血压、血脂、血糖都正常,但超重组胰岛素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

  这说明,即使没到肥胖的程度,体内脂肪太多也不行。脂肪太多会降低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原来1份胰岛素就能让血糖正常,现在得2、3份胰岛素才能管事,这就是胰岛素抵抗了。

  胰岛素抵抗导致胰岛β细胞不得不加班工作,分泌出更多的胰岛素。当胰岛β细胞超负荷到一定程度,出现功能损伤甚至“过劳”,血糖会逐渐失控,最终演变成糖尿病。

  应对办法:改变高脂饮食这种生活习惯,同时“持续”运动40分钟以上是减脂的关键。脂肪的能量值很大。一个个脂肪细胞聚在一起,形成相对独立的脂肪组织,相当于“人体的战略粮库”。爬几级楼梯这些短时间活动,消耗点葡萄糖、糖原这些“中转粮”就足够为肌肉供能了。只有运动持续一段时间,“中转粮”消耗到一定程度,身体才会动用“战略储备粮”,从而达到减脂的目的。但只要活动就会消耗能量,“中转粮”保持在较低水平就不会变成脂肪存起来。

  心理 三块大石压心底糖友需要正能量

  很多糖尿病患者的心被三块大石压着,病痛带来的思想负担,感觉受到歧视而产生的自卑感,还有就是沉重的经济负担带来的痛苦感。

  在一项跨越四大洲、17个国家对15000名糖尿病患者进行的全球调查中显示,20%的人感到因为糖尿病而受到歧视。13.8%的患者有抑郁倾向,44.6%的患者是相关的高度精神痛苦。另外,约35.3%的患者家庭成员报告因糖尿病而对家庭造成沉重负担。这些数据是在2013年6月第73届美国糖尿病学会科学年会上公布的。而挪走患者心理的大石,最好的方法就是,不断地给他们传递正能量。

  应对方法:1.多参加一些糖尿病专题讲座,了解糖尿病并发症的基本常识及应对措施,纠正错误认识及不良行为。

  2.得了糖尿病,尽早寻医,积极配合治疗,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培养自控疾病的能力。

  3.寻找身边的榜样人物,比如国民党元老陈立夫,58岁得糖尿病,活到了103岁;还有美国的索尼娅·索托马约尔8岁时被诊断为儿童糖尿病,她不仅考了博士,还当上了美国最高法院法官。

  4.建立正确的认知理念,“糖尿病是可以治疗和控制的”,“新的食谱正好帮助减肥,对我和家人更健康”。

  5.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民间有首打油诗说得好:“日出东海落西山,愁也一天乐也一天。遇事不钻牛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坦。少荤多素日三餐,粗也香甜细也香甜。心宽体健养天年,不是神仙胜似神仙”。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