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3年08月19日> 总第1049期 > 20 > 新闻内容
孩子的病,家长的错
健康时报记者黄小芳/整理
发布时间:2013年08月19日  查看次数:  

 

  活动背景:近日,由北京出版集团《父母必读》杂志和健康时报社共同主办的《崔玉涛:宝贝健康公开课》之“解读带孩子看病的N大误区”主题讲座在广州举行。

  主讲专家:崔玉涛,北京和睦家医院儿科主任

  擅长治疗:婴幼儿营养与疾病的指导和预防,包括:母乳喂养的指导、婴儿生长发育的监测、婴幼儿喂养和喂养行为的指导、婴幼儿过敏的防治等

  发热、湿疹都是孩子的常见病,但总有些家长由于错误的认识、不当的处理,耽误了孩子的病情。家长遇到儿童常见病应该怎么做?听听专家怎么说。

  发热

  小明是个3岁的男孩,周末全家到郊区游玩,突然下起了雨,小明可能有些着凉。当天晚上出现了低热,体温为37.7℃。根据以往的经验,妈妈给小明服用了退热药物。先后服用两次,小明体温恢复正常。发热的第三天,小明出现轻微咳嗽。连续咳嗽一周后,前去就诊。

  崔玉涛:小明患的只是一般的上呼吸道感染。咳嗽是由于上感所致,是上感的后期表现,服用少许药物即可痊愈。小明的妈妈过早或不适当地使用退热剂,有可能遏制了发热对人体的保护作用,从而延长了疾病的过程。

  发热是许多疾病初期的一种防御反应,可增强机体的抗感染能力。从而抵抗一些致病微生物对人体的侵袭,促进人体恢复健康,是保护人体健康的卫士。

  而高热是毁坏人体健康的蛀虫,特别是高热持续过久,会造成人体内各器官、组织的调节功能失常。持续高热最终导致人体防御疾病的能力下降,增加了继发其他感染的危险。

  在孩子发热期间,仔细为他测量体温,先采用物理降温,如用酒精擦拭身体。出现高热时(超过38.5℃)再给予退热药物;同时仔细观察孩子的脸色是否苍白,呼吸是否增快,有无恶心、呕吐、腹泻,有无神志的改变,以及有无惊厥的发生。若出现上述情况,就要立即到医院来。

  湿疹

  两个月的妮妮全身出现红疹子,来医院就诊。经了解,妮妮出生后一直是母乳和配方奶粉混合喂养。近来,全身特别是面部和头皮出现很多红色不规则的皮疹,有些部位都可连成片。耳后还出现小裂痕,有淡黄色液体渗出。妮妮妈抱怨说:就是因为前两周天气变化,保姆给孩子穿多了,孩子出汗多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崔玉涛:湿疹不是皮肤病,而是全身疾病在皮肤上的表现。湿疹跟皮肤颜色无关,它遇热会变红,凉快时又会恢复到原来的皮肤颜色,但局部还是粗糙的。

  和痱子等热疹不同,痱子虽然也起小红疹,但它摸上去是光滑的。引起湿疹的主要原因是对食入物、吸入物或接触物不耐受或过敏所致。湿疹本身不是由潮湿所致,但潮湿可使湿疹加重。

  对于顽固的湿疹,应考虑是过敏所致。但不到1岁的孩子不适合查过敏原,因为1岁以内的孩子,免疫系统正在慢慢建立、成熟,这期间的变化很慢,做检测也反映不出来。主要还是通过孩子日常生活中的食物成分、皮肤用品等来寻找。

  家长应记录孩子每天吃什么,写清楚食物成分。比如给孩子吃了面包,如果里面有鸡蛋、牛奶等成分,也要记录进去。不必记孩子进食的量,而是要记种类。至少记录两周,再带着这个记录请专业人员帮你分析食物成分和湿疹的关系。建议妈妈平时给孩子做好健康记录,简明扼要记录好吃了什么、吃了多少、什么时候吃的,以及孩子生病后有哪些症状、体重变化等即可,从孩子出生最短记录到三岁。健康时报记者黄小芳/整理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