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3年08月19日> 总第1049期 > 17 > 新闻内容
耳周肿块或是腮腺肿瘤
湖北省肿瘤医院头颈外科副主任、主任医师 朱又华
发布时间:2013年08月19日  查看次数:  

  耳垂周围出现肿块,没特别难受的症状,老百姓容易不当回事,即使去找医生看病,非涎腺外科的医生对这个病也不是很了解,容易把它当作淋巴结肿大看待。由于其发展往往较慢,且无任何症状,容易误认为是慢性淋巴结炎而仅仅给予消炎治疗。其实,耳垂周围肿块要警惕是否为腮腺肿瘤。

  腮腺肿瘤占涎腺肿瘤的80%,涎腺肿瘤占头颈肿瘤的3%~4%。腮腺是人体最大的唾液腺,从中穿过的还有面神经,经腮腺前缘进入面部表情肌支配其运动。如果腮腺病变引发面神经周围支损伤,会出现患侧闭眼不能、张口下颌歪斜、鼓腮不能、鼻唇沟消失等表现。

  诊断细针穿刺可靠易行

  临床上单纯耳前耳后淋巴结炎症性肿大并不多见,没有进一步检查的情况下不能轻易下结论。如果在家里自己发现耳朵周围有肿块,应该到口腔颌面外科或头颈外科就诊。现在医生确诊多是采用细针穿刺抽吸细胞学检查(FNAB),简单易行,目前已成为一种比较可靠的涎腺良恶性肿瘤的诊断方法。该法不仅能鉴别涎腺的良恶性肿瘤,而且对非肿瘤性涎腺病变的诊断有帮助。相比之下,传统的局部切开活检易致肿瘤破裂、局部感染和肿瘤复发。

  CT和MRI检查可确定病变的范围和对肿瘤进行初步定性分析,但不能确诊。对大多数良性腮腺肿瘤患者,进行CT和MRI既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也对治疗方案的指定无重大指导意义。

  住院治疗更护面神经

  一般来讲,耳垂周围的肿块多数与腮腺有关,由于面神经穿行腮腺深浅叶之间,因此腮腺肿瘤切除时应解剖面神经,否则容易损伤该神经,出现面瘫的症状,因此在这里要提醒,凡是考虑为腮腺来源的肿瘤,不管深浅大小均应住院手术,而不能简单草率的门诊切除,否则极易造成面神经损伤。

  针对腮腺肿瘤的治疗要尽最大可能保留面神经,将腮腺浅叶切除。如果有腮腺深叶侵犯或受累,则需尽可能保留面神经功能的前提下摘除全部腮腺组织。因为多形性腺瘤的包膜不完整,切除时应包括足够的正常腺体组织边界。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