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3年08月19日> 总第1049期 > 11 > 新闻内容
长寿是一家人的事儿
健康时报驻北京安定医院特约记者 海慧芝
发布时间:2013年08月19日  查看次数:  

  从1917年出生到现在,公公已度过96个年头。见过他的人都是一脸惊奇:都九十多了?怎么保养的?和公公同住,还真发现了他不少的养生经,而我们,也多多少少有些贡献。

  公公这样做:

  想想还能做什么 记得原来村里有个老人,活到一百多岁。小时候问老人,多大年龄,她说98岁,再过了几年又问,变成99岁。公公说,这是老人的智慧啊。人老了,不要总想着自己的岁数,不要想什么都不能做了,而要想还能做什么。

  公公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因为眼睛黄斑病变视力模糊了,他就听电视里的《青年歌手大奖赛》,听王芳的《谁在说》、听话匣子里张大夫的讲课。每次听后,不管身边的儿孙愿不愿意,他都要和人家交流一下,说谁的分打高了,谁的分给低了,还要评评《谁在说》中谁有理,给你谈谈张大夫的养生之道。

  饭后坚持要漱口 虽然公公一辈子也没接受牙刷牙膏,但常年来一直坚持清晨浓茶漱口,三餐饭后漱口,至今一颗牙没掉,硬的、脆的嚼得嘎嘣响。

  前些时候公公突然发烧,急送医院,各种检查做过之后,医生们羡慕地直问,“老先生真的已经90多了?”有了好牙口,公公吃饭也不挑食、不贪肉,常说,吃饱了别撑着就行。

  想通了就痛快了 公公说,要多做善事,知足常乐,老了更要知理,有时候也要检查自己有没有错。什么事想通了心就痛快了,心里痛快吃饭就香,肚子不饿睡得就实在。

  一天公公问我,我说的你们信不,说着一双稍稍混浊的双眼望着窗外,喃喃说到,反正我信,因为我父亲——你们的爷爷也是这样说的、这样做的,他走时,99岁。

  我们这样做:

  屏蔽伤感信息 虽然公公心态还不错,可对于这样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心理安慰还是很重要。公公经常莫名其妙地说,“我是不是活得太长了,我自己感觉是。”他相濡以沫半个世纪的老伴走了,一起摸爬滚打长大的老伙伴一个个走了,每当有噩耗传来,老人都会半天静默不语。

  为了让老人能高兴地过好每一天,我们会在他面前屏蔽一些伤感信息,尽量不让他知道,尽量不让他感到孤独。

  找个精神伴侣 老人爱听收音机,每月要耗费一盒子电池,这些电池是我们必须要准备的。在收音机里,老人每天乐此不疲地听各种节目,就像会见老朋友一样。夜深人静睡不着觉时,他就会戴上耳机听会儿,没有痛苦,因为有“朋友”在身边。

  老人爱看电视,因为眼疾,准确的说是“听”电视,像歌手大奖赛的、解决家庭矛盾的、养神健身的节目他都喜欢。我们会搜罗这方面信息,告诉他播出时间和频道,如果晚7点左右的节目,一定会早做饭、早吃晚饭,让他踏踏实实地看节目,帮他实现期盼的事,保证他每天都有新鲜事可听、可看、可做。

  包容却不纵容 随着岁数越来越大,老人的行为越来越像小孩子,总会做一些让你惊奇而又生气的事,比如随地乱吐东西;比如不爱洗脸洗手;还有总以自己为中心,希望大家都围着他转,过年过节家里来人,总要坐在中间,如不这样,就生气耷拉脸。

  我们包容岁月无情打造的老小孩心理,从不指责他的过错,耐心地给他讲道理。有时他半夜要跟你谈谈,我们都会坐到他的床边听他说完,看他欣然入睡,而即将步入老年的我们,或许因此再次失眠。

  包容也不是一味放纵,老人有时早上偷懒,不想起床,我们会“严肃”催他起床;身体不舒服不愿活动,近在咫尺的卫生间都不想去,甚至想在床上拉尿,我们也不支持。会视情况,尽量说服并搀扶如厕,并让老人明白这很关键,否则,只会让他一退三衰。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