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李志刚,中国针灸学会脑病科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针灸学会刺法学会常务理事,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副院长
出诊时间:周三、五晚,周日下午(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医堂);周二、四、六上午(中国气象局医院)。
什么是胃下垂?就是和正常人的胃相比,位置低了一些,如果胃下垂到肚脐2~3指处,我们就称之为胃下垂。生活中,有些人吃饱后,常常解开皮带扣子,让肚子放松放松。其实,这样不好,会造成腹腔内压的下降,导致胃下垂。
从中医角度来看,胃下垂是脾出了问题。我们说过脾有升清的作用,此外它还有个升提的作用。所谓“升提”就是说脾气有维持人体内脏在一定位置上的功能。因此,脾气健旺,方能使机体内脏不致下垂;如果脾气下陷,就会出现腹部胀坠、内脏下垂、脱肛久痢等现象。
临床上,我常采用艾灸的方法来治疗中气下陷所致的胃下垂。有一位女性患者,是一名教师。她自诉一年来,经常感觉腹痛、腹胀。有时还伴有腹泻或便秘,不爱吃东西,感觉身上没劲儿,头晕,失眠。后经胃肠钡餐透视提示是胃下垂。我发现其苔白脉沉无力,为中气下陷所致。我就取百会穴,气海穴、足三里穴、中脘穴为其进行艾灸治疗。
其中,百会穴属于督脉与三阳经交会穴,灸此穴能使阳气旺盛,有提升固摄之力;气海穴总调下焦气机,可培补元气;足三里穴能调理脾胃以助运化,使胃收缩加强,增强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中脘穴对胃部的功能有较强的调节作用,灸之可使胃下缘升高,胃蠕动增强。艾灸时,对每个穴位进行温和灸10~15分钟,以得气为度,如出现酸、麻、胀、蚁行感等。共治疗3个疗程。
敷脐法也可以改善胃下垂的情况。可取蓖麻仁10克,五倍子5克,然后将二者捣成泥糊状,贴敷在肚脐上,每天早1次,隔4天换药1次。一般敷药6次左右就有明显的改善。
胃下垂患者平时食物要以细软为主,减少辛辣食物的刺激。还可通过按摩胃脘部的方法以提升胃。按摩时,张开手掌,掌根放在胃底部下缘,手指用力深按,由下而上,慢慢地向上托举,动作缓慢而均匀,每次托举5厘米左右,逐渐加大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