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专家:沈琳,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消化肿瘤内科主任医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副院长,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副所长
擅长:消化内科及肿瘤内科,主要包括胃、肠、食管、肝、胆、胰腺肿瘤的内科治疗,癌前疾病、癌前病变的诊治,胃镜下诊断和治疗
出诊时间:周三上午(专家门诊)、周五上午(特需门诊)
“防癌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最好一辈子都离癌症远远的,你们这样想,我们做医生的也想这样子。所以很多患者或者患者家属就会跑来问我,能不能做那么一件事,或者不做那件事情就不再得胃癌了?”
“我的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我确实不知道患胃癌的唯一因素是什么。”
在第八届全国胃癌学术会议暨阳光长城肿瘤学术会议的健康大讲堂分会场,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副院长沈琳教授说道,“我所知道的是,胃癌是个多因素影响的癌症,那么防癌就要注意很多方面的事情了,虽然很麻烦,不过我们可以把这些都训练成习惯,也就顺其自然地防癌了。”
做个常常 缅怀亲人的人
以前一大家族都住在一个村庄里,或挨得很近,谁家有谁咳嗽了一声也都了如指掌。现代社会,大家庭之间的事情知道的越来越少,就更别说谁患了什么病了,用了什么治疗了。
其实对于癌症来说,遗传因素就是众多因素中很重要的一环,“我们也一直讲,有遗传史的人要早期筛查,可如果你连你家里谁得了癌或者可能是癌都不知道,还怎么做防癌检查呀?” 沈琳教授说,我们要缅怀逝去的亲人,一代、两代、三代,不仅关心是什么年纪,什么原因逝去的,还要关心他们有没有患过什么病,做过什么检查和治疗。这样做,除了关心家人外,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帮助自己和家人维护健康。
给孩子 清淡的饮食习惯
“你们家孩子两岁了,都吃什么饮食啊?”“跟我们一起吃,我们吃啥,他就吃啥。”初听这样教养孩子,挺好!不给孩子搞特殊化,那再听听另外一家长的回答“我们吃啥,他吃啥,只是单做他的,少放盐。”很明显,这位家长注意给孩子限盐了。
“可别小看这个从小培养的清淡饮食习惯,大家仔细回忆一下,我们很多饮食习惯都是从小就养成了的,特别是对味觉的记忆。”沈琳教授介绍说,“我有一位师兄曾做过一个研究,他感叹地跟我说‘为什么脑卒中的发生率和消化道肿瘤的发生率那么一致呢?’这都是高盐饮食惹的祸呀!”防癌就要防止病从口入,不吃霉变食物(如剩饭),尽量避免吃油炸、烟熏、热烫食物,这些饮食习惯都得从小培养,等长大了再改习惯就会变得很困难了。
控制体重 也是在防胃癌
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跟肥胖关系密切,这已经被很多人所了解。可要说肥胖与癌症关系密切,很多人就需要再想一想了。“对于胃癌来说,随着治疗方式方法的发展,现在的治愈率可以说是很高的了,可我们在临床发现,现在这近端胃癌较远端胃癌发生率比以前高了很多,这是怎么回事呢?” 沈琳教授继续解释道,原来,随着肥胖人群的增加,患上胃食管反流的人越来越多,胃的近端反反复复被反流上来的胃酸刺激,患癌的几率明显增加。
所以,控制体重,不仅对预防心脑血管病上有益,还对预防癌症,特别是胃癌有益。当然,控制体重不等于无节制减肥,那样身体健康状况也会被毁掉了。沈琳教授补充道。
链接
胃癌围手术期化疗临床研究招募患者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牵头开展的一项多中心参与的胃癌的临床研究招募志愿者,患者只需扫描二维码,就能进入胃癌临床试验招募志愿者的界面,然后填写个人详细资料,系统就能自动告诉患者是否符合参加本临床试验的条件,系统并会告诉符合的患者找哪位医生咨询如何入组。
现场 做个聪明的胃癌病人
患了胃癌后该怎么办呢?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副院长沈琳教授在会议现场教起患者,怎样在患胃癌后,做个聪明的病人。
先要学会面对
我们已经习惯于保护弱者,癌症患者自然而然成为了弱者行列,“作为癌症患者自己首先要学会面对,你们可能想象不到我们人的自我调节能力会有多大,远远超出了我们想象能及的地方,” 沈琳教授说,“接触的癌症患者越多,就越会发现这个群体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我们在事先所想象不出来的。”
也只有患者和家人都能够面对患胃癌这件事了,才能积极且从容地投入到抗癌的战场上来,紧接着的检查、治疗及后期康复才可能有序进行。
借助胃镜定性
很多患者在知道自己可能是患了胃癌后,通病就是着急忙慌地要求手术,巴不得立马就将那个肿瘤给从身体里消除了。“这可是大忌,得了胃癌只是‘定性’,就如同说你是人一般,可到底是男人还是女人,是老人还是小孩,这还是有差别的。胃癌具体分期、分型不同,身体状况不同,治疗也会差别很大。” 沈琳教授解释道。
而且,首次治疗一定要谨慎,决定着整个预后,切记盲目进行手术,这样有可能毁了整个治疗。
与医生多讨论
自己不明白的就要多问问专业的医生,关于自己病情的,关于治疗状况的,都可以。这就好比我们上学的时候,碰到不会做的题就可以直接去问老师,很多孩子不敢,可老师就是来教你怎样去解决问题的呀!医生也一样,就是来帮助你解决治病过程中的诸多问题的。
还有,医生也会有不明白的时候,毕竟医学是一门探索科学,需要不断专研、积累,当医生不能给我们明明白白解释的时候,我们完全可以给医生点时间,让他们再去请教或者思考,就像小时候老师也解不出来那道数学题的时候,可以让老师再想想,回头再讲解给我们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