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3年06月13日> 总第1030期 > 22 > 新闻内容
吴官正谈处世
吴官正/著
发布时间:2013年06月13日  查看次数:  

  编者按:吴官正,清华大学动力系毕业,曾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等职务。近日,他的最新作品《闲来笔潭》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书中收录了作者从成长、做官到退休后的经历和生活,从中流溢出来的心灵感悟、处世之道和触及心灵的语言,无不饱含着一份至真至诚的质朴情感和求知求真的精神追求。本期我们看吴官正谈处世。

  换位思考有助改掉坏脾气

  最近我一口气读完了卢梭的《忏悔录》,为他深刻的自我剖析和坦率的自我披沥所震撼。由此我想起了毛泽东对鲁迅的称赞:“我喜欢他那样坦率。他说,解剖自己,往往严于解剖别人。在跌了几跤之后,我亦往往如此。”我也试着反思一下自己的脾气。人最大的弱点是难以约束自己,对情绪包括脾气也一样。

  在大学读书时,我是团支部书记,看到一个同学谈朋友,星期一到星期六是一个,星期天又是另一个,我火冒三丈地说:“你不要这样换口味,不要用自己的青春去赌博。”他听了哭得很伤心,毕业后十多年都不理我。直到我诚心向他道歉,才得到谅解。其实这位同学在个人生活上是守道德、守本分的,显然是我伤害了他。

  在江西工作时,有一次,听到一位领导处理某件事,我认为太过分了,就拿起电话,大喊大叫,很不冷静。当时那位同志就哭起来了,我感到不对头,立即赶过去,看他很伤心,连忙做检查,但无济于事。此后,他到处说我不好,还不断写告状信。有一个领导问我:“某某常攻击你,是怎么回事?”我笑了笑,心想,活该!有年过节,我见到他,主动向他问候,希望不笑也能泯恩怨。这次发脾气,我吞下了苦果,教训深刻,但屡悔屡犯,真是“江山易改,禀性难移”。

  调节情绪须注意了解他人的各种感受,有敏锐的直觉,懂得换位思考,并快速作出判断,对他人的情绪、性格、动机、需求作出适度的反应。如果有权有势有钱的人、地位高的人,忽视他人的情绪和感受,对自己的情绪不注意控制或不去控制,就容易动不动发火,说话失去分寸。每逢大事有静气,大事来临时,要注意冷静。

  在平时的生活中,可以通过一些行为来提高情绪自控能力。宁静的心境,易驾驭、把握自己的情绪。退休了,没有了工作上的压力,小孩也不住在一起,只有老伴在身边,多想想宽容,要发怒时,拿把小镜子照照,看看自己这个样子,想想别人的感受,去洗个脸,静静心。当然,有时生点儿气也正常,毕竟自己不是生活在真空中。但我也记得德国共产党创始人卢森堡的话:“不管遇到怎样的事情,都请安静地接受吧!这是人生。我们要接受人生,永远地微笑着。”

  来说是非事,多为是非人

  刚到江西工作时,有一天,一个亲戚找到我说:“有一个告状的,讲状子如能送到吴省长手上,问题解决了,给一汽车木材。”我大吃一惊,说:“告状找有关部门,我不能收这个材料。你利用我为你谋利,我做不得,请你谅解。”自然是把他得罪了。

  1988年春天的一个早晨,有位副厅级领导到我办公室,告他单位一把手的状。我耐心听了半个小时,他还喋喋不休。我说:“请你告诉我,他有什么优点?你有什么缺点?你向他当面提了没有?”他不做声。我心想,来说是非事,多为是非人,就说:“你回去吧,如有意见,你同他交换,你说的这些事,似乎不是原则问题。”他无趣地走了。

  1990年秋的某天,二姐带她的一个儿子到我家。吃饭时,提出要我帮助安排工作,我很不冷静,说:“我死了,你们不过日子?我办不到,别说了。”二姐没做声,饭再也吃不下去了。看到她这样,我很后悔,不办可以,就不能好好说吗?中午饭后,她就走了,肯定很生我的气。此后,我没再见她一面。这件事,想起来就痛苦,当领导的有时也可怜,亲戚有难处,心里同情,但像他们这样困难的,甚至更困难的还有啊?我是公职人员,又是领导干部,哪能关亲顾友?我是最反感当下一些领导干部这样去以公权谋私利的。

  说心里话,有时在感情和原则之间很矛盾,但也只能从原则出发。

  对屈伸有度的感悟

  今天早晨,我看见一条叫不出名儿的虫子,约半寸长,身上长了一些细细的绒毛。它往前爬时,每次都先缩后伸。饭后散步时,望见小松鼠在雪松上跳来跳去,每次向前、向上跳跃时,也总是先缩腿,再往前跳。联想那些跳远、跳高的运动员,他们起跳时不也是先屈后伸吗?

  人当然比动物智商高。“委曲求全”,是不是含有先屈后伸的意思?“退一步进两步”,算不算先屈后伸的谋略?“先礼后兵”,算不算先屈后伸的计谋?“韬光养晦”,是不是埋头苦干、悄悄发展、不张扬不牵头、积聚实力、抓紧壮大起来的一种策略?“不耻下问”,先当学生,后当先生,是不是也有先屈后伸的意思?

  当然,并非一切都是先屈后伸,屈伸、张弛、刚柔等有时很难说出先后,比如吃东西,牙舌互相配合默契。刚柔相济,八卦相荡,先屈后伸,屈伸有度是有一些道理的,有的人深谙此道,用起来得心应手。

  摘自《闲来笔潭》吴官正/著,人民出版社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