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3年06月13日> 总第1030期 > 21 > 新闻内容
外国养老那些事儿
健康时报记者董蕊综合
发布时间:2013年06月13日  查看次数:  

  编者按:日前,健康时报《谁来管好老人最后一程》(2013年3月18日3版、23版)文章引发读者共鸣。“老人越来越多,养老成了难题。”“很担心老了以后没人管,医疗跟不上。”……中国正跑步进入“银发社会”,老人最后一程问题怎么办?他山之石,或可攻玉,听听外国的养老故事!

  英国流行

  “津贴养老”

  健康时报记者赵娅如:英国的津贴养老就像我们的养老金制度,很多老人每月可从社区领取200英镑的津贴。即使在伯明翰这样的中等城市,每月200英镑也已足够生活,还能让老人去专门的老人酒吧喝上一杯。能够领取这种津贴的居民,可能是参加过二战的军人、没有子女的老人、残障老人等,资格需要审核。除了较高的福利,欧洲一些国家还在开发新的养老模式。比如德国的“互助养老”,不愿住养老院的老人可以和邻居们组成互帮互助的小组,分担家务。还有一种由政府和社会团体牵头的“乐龄合作社”,年轻人也能参加。参加者可以选择小时工资,也可以把服务小时存在合作社,日后获得同样时间的免费服务。

  说到临终关怀,欧洲的情况也不乐观。在比利时,很多家庭医生接受了缓痛护理培训,但专业的临终关怀人员仍然缺乏。欧洲临终关怀机构的资金更多来自私营或者慈善机构,西班牙的加泰罗尼亚大区是为数不多的由国家设立临终关怀院的地区之一。不过,许多国家还是非常重视临终关怀的。在荷兰,养老院都设有两到四个床位的临终关怀室。在挪威,六所主要的教学医院以及许多社区医院均设有缓痛护理中心。

  日本有个

  “一日养老”

  日中艺术文化振兴协会副理事长陈龙:现在,日本的老人选择到养老院的人不少,这跟他们与子女的关系有关——现代的年轻人并不懂得如何照顾父母,老人更愿意和子女分开住。当然,这也跟财力有关,进养老院通常要先付一笔钱,然后每个月还要交钱。日本还有个“一日养老”模式,是政府的养老保险金所包含的一项服务,即老人可以定期去养老院待一天,吃饭、洗澡,和其他老人交流、活动身体等,养老院包接送。这样,老人等于有了一个定期活动、交流的场所。在日本,民间资本经营养老院的很多,但服务质量一点都没有打折,很多还是业内模范。养老院的工作人员会陪老人聊天、一起活动,物质上的照顾和精神上的安慰是完全结合在一起的。日本人做事精细是出了名的,他们还发展出了“按需养老护理”,将护理程度分成了不能站立、不能步行、不能穿裤子、不能用餐、不能咽食、不能排便等各个级别。参观一些模范养老院时我在心里想,国内的养老院什么时候发展能到这个程度呢?

  美国发展

  “以房养老”

  中国人有房才安心,其实很多美国人为了养老也甘当房奴,甚至还发展了一种比较成型的“以房养老”的模式。在美国,许多老年人在退休前10年就为养老而购买房子,然后把富余的部分出租给年轻人使用,房租再加上政府和保险机构支付的保险金,也就使退休后的生活有了比较充分的保障。由于美国的房屋出租业比较发达,因而房屋出租的收益也是比较可观的。“以房养老”甚至被一些美国人看做最有效的养老方式。除此之外,美国政府和一些金融机构还向老年人推出“以房养老”的“倒按揭”贷款,62岁以上的老年人将房子抵押给银行或专门的倒按揭公司,然后每月领取生活费。

  健康时报记者董蕊综合自解放军报、中国日报等媒体。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