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3年06月13日> 总第1030期 > 07 > 新闻内容
中年隐退过好空窗期
健康时报驻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特约记者 曾 理
发布时间:2013年06月13日  查看次数:  

  日前,曾经在商海叱咤风云的史玉柱、马云、林钢等成功人士选择不同方式“退休”,中年退隐,享受慢生活已成为职场精英们的“理想状态”。

  仅上海一份2009年的抽样调查显示,有41%的40岁至50岁被调查中年男性希望尽快退休,且多数属于白领,其中年龄最小的仅42岁。这个群体现在只多不少,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神经内科心理咨询门诊专家戴光明教授指出,想过好“微退休”生活,需要一个平稳过度的“空窗期”。

  重拾爱好当个“吊丝”

  史玉柱:退休后的人生目标是“做吊丝”,低调少出门然后做慈善,“我要筹700万元,然后再去一趟青藏高原,一边玩一边做公益。”旅游、喂狗、宅在家。

  按照心理学家艾里克森的心理发展理论,面对退休以及与广泛的人群逐渐脱离密切接触的变化中,是否能够对于生活采取超然态度,对精力尚在峰值的中年人,能够重新进行自我整合,这才能显示出精神上的成熟。

  这点史玉柱做得非常到位,对骤然从繁忙的工作中一下子休闲下来的中年人,重拾以往的爱好,特别是一些“吊丝”的爱好,洒脱不羁的旅行、宅在家里欣赏电影、喝点小酒看看足球等,反而更能让人彻底的放松下来。

  这样度过微退休后的空窗期,再进一步有计划地设计以后的生活,休息、沉淀或再工作,都会应对自如。

  生活工作完全分家

  马云:“48岁之前,工作是我的生活,明天开始,生活将是我的工作”。

  退休预示着原来的生活习惯、地位和名誉等将发生变化。如果缺乏角色快速转换的适应能力,闲下来还念念不忘忙碌的工作,会非常不适应,心理应激不强的人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障碍,如孤独寂寞、情绪消沉、闷闷不乐,甚至会出现一些偏离常态的行为等。

  要像马云一样,明天就彻底“忘掉”工作,这是管理情绪的一种能力。

  在身份的快速转换中要增强心理适应性,远离一切和工作相关的环境,必要时可以把电脑等先搬出家,多联系从前工作之外的朋友,接触和工作截然不同的环境,回趟老家,外出旅行,这样想办法尽快完成角色的转换,心理才不会有失落感,能够再一定程度上过好空窗期。

  身强体壮行走世界

  林钢(伟事达中国区前CEO):48岁退隐,“我不想等60岁再开始退休生活,那时我可能完全失去冒险精神和冲动心态。”

  强健身体状况能显著使退休后生活的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趁还年轻,及早从一种忙碌紧张的状态中解脱出来,从微退休的第一天开始先做个全面的体检,然后制订合理的健身计划,循序渐进,从每天的散步逐渐过渡到随后的远行。

  不少人心中都会有去雪域高原、彩云之南、丽江古城的向往,“有时间没钱、有钱没时间”,而正常年龄退休后,时间和资金都富裕,大部分人的体力精力却不给力了。

  因为,这些旅游对体力精力要求较高,所以微退休后还等什么,赶紧出发吧。行走世界后你会发现,视野的开阔会让心情豁然开朗,可能在单位时想不开的事情,一下子能释然,良好的心态,健康的身体,是享受微退休的重要保障。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