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日,48岁的马云正式卸任阿里巴巴CEO,一边挥手作别,一边和李连杰一起开起了太极馆。在卸任的演讲中,他说在未来他会把更多时间花在慈善、环保、食品安全等方面,推动社会进步。本期我们推荐马云相关传记,学习他工作、处世的智慧。
人不能沉浸在自己所谓的成功里面
在业界,关于马云的一个自嘲笑话广为流传:有一次,马云到外地出差,他在飞机上的时候无意间看到了一本杂志,这是一本在国内有着相当高知名度的杂志,杂志里的一篇文章深深地吸引了他。文章中介绍了一位非常成功的企业家,并对他创业所取得的成就和他自身所拥有的才华大加赞赏,描绘地淋漓尽致,这篇文章让马云看得热血沸腾,对文章主人公也是钦佩不已,恨不得马上就去拜见他。可是,当他走到文章的最后时才突然发现,原来文章中所描述的那个神乎其神的人的名字居然是——马云!原来是他自己!他顿时觉得有些哭笑不得。
他说,人不能沉浸在自己所谓的成功里面。
忧患意识,留住成功的脚步
阿里巴巴是一个完全依赖于互联网发展的行业,2000年互联网突然发生转向时,马云这样说道:“当时大家都还没有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就已经进入了冬天,而且这个冬天特别漫长。”
之后,马云做出一项历史性的决定——上市,就在人们都沉浸在阿里巴巴成功上市的兴奋中时,马云说出了上市的真正理由:“为了过冬,为了生存。”
后来,阿里巴巴并购了雅虎中国,马云再一次意识到危机,他说:“我们现在已经成为全中国所有网络公司的竞争对手了,我预感到未来两三年内会发生很多难以预料的事情,虽然最艰难的日子都已经度过了,但是以后的日子不会有那么多的快乐。”
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忧患意识,才成就了马云辉煌灿烂的人生,最终使他“守得云开见月明”。创业如此,做人亦如此。
牢记他人的好,是幸福的根源
马云是一个传奇,是一个神话。可就是这样一位备受推崇的大人物,为人处世却总是对他人充满了感恩,“记得别人的好,忘记别人的坏”,是他人生当中的一大原则。
2007年12月,马云在“中国IT两会”之计算机世界互联网年会上,首次向外界公布了当初创办网上广告交易平台“阿里妈妈”的初衷,是为了感谢当年支持淘宝与阿里巴巴的各个中小网站。
马云表示,这些网站为阿里巴巴的付出他不会忘记,为了表示诚意,他决定在三年之间不会考虑“阿里妈妈”盈利的问题。
马云不愧是马云,他没有因为自己的巨大付出而居功自傲,而是始终惦记着曾经对自己有好处的人,又怎么会感到生活不快乐、不满足呢?
所以,当你有了抱怨别人的心情时,就请多想想别人的好吧!抱怨本身是一种债务,不要因此破坏家人、朋友、同事甚至陌路人之间的和谐。
摘自《马云的人生哲学》 郭明涛著 浙江人民出版社
勇气和毅力让零度人生沸腾
只要有勇气有毅力,人生在零度也能够沸腾!
马云创业以来承受的各种白眼和闭门羹难以计数。“这些事太多太多。每次打击,只要你扛过来了,就会变得更加坚强。我又想,通常期望越高,结果失望越大,所以我总是想明天肯定会倒霉,一定会有更倒霉的事情发生,那么明天真的有打击来了,我就不会害怕了。你除了重重地打击我,又能怎样?来吧,我都扛得住。抗打击能力强了,真正的信心也就有了。”
1997年,当马云离开中国黄页时,外经贸部对马云说:到北京来吧,来这儿你能干得更好!于是也就在这一年,马云带着自己的创业班子再次远走北京,加入了当时的外经贸部,继续开发网上贸易站点,从不轻易放弃。
就这样,马云在北京租了一个不到20平方米的小房间,没日没夜地干活,给外经贸部做网站,让外经贸部成为了中国第一个上网的部级单位。
两次“小发现”造就阿里巴巴
所有成功的企业家,无不是伟大的学习者。他们善于倾听,善于从一切看似不可能中创造惊人的成就。马云就是如此。他抓住了两次机会,脱胎换骨、浴火重生般地重新找回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
马云的第一次发现是离开北京前集体游览长城时,马云在长城上看见了许多涂鸦者留下的痕迹,诸如“某某某到此一游”之类。在文物古迹上刻画本是一种陋习,但那时的马云却想:“大概这是中国人特别爱随手写点什么的‘历史传统’吧。”
日后马云概括这个发现为,“长城上的这些涂鸦其实就是BBS的早期雏形。”
第二次发现源于1999年2月在新加坡召开的亚洲电子商务大会。由于马云在中国外经贸部做网站已经使他在互联网界小有名气,所以他有幸受到了大会的邀请。
之所以说有幸,是因为尽管大会美其名曰亚洲大会,但受邀的与会人员中,真正的黄皮肤黑头发的亚洲人却只有寥寥数人。走进会场,放眼望去,尽是金发碧眼高鼻子的欧美人。
据说当时参加大会的欧美人竟占到了80%。老外们所谈的自然是欧美式的电子商务,他们讲eBay,讲亚马逊,而在台下认真聆听的马云不禁暗暗地思考。
当轮到自己发言的时候,马云没有片刻犹豫,他用流利的英语说道:“亚洲电子商务步入了一个误区。亚洲是亚洲,美国是美国,现在的电子商务全是美国模式,亚洲应该有自己独特的模式。”
这一次马云也几乎对自己的发言感到了震惊,但是这种震惊的背后依然是胸有成竹。因为马云思考的结论是:“小企业通过互联网组成独立的世界,这才是互联网真正的革命性所在。”
摘自《谁认识马云》刘世英、彭征著 中信出版社
相关阅读
盘点商界大佬们退休后“忙点
马云退休之后做什么?卸任阿里集团CEO后,马云于5月11日出任大自然保护协会(TNC)中国主席,此后他会将更多的时间投入环境、生态保护以及教育。马云表示,“可持续发展是全球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为了减缓自然世界面临的种种威胁,我们要采取一系列的行动保护地球。”
同时“折腾其他行业:一是教育,二是绿色环保,三是围绕前面两者的投资。”他也坦言,做好公益有时比做好生意更难,马云的尝试或许能推动这一行业的完善。
盖茨捐财产 2008年06月28日,盖茨退休后将自己名下的580亿美元财产全数捐给了“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不为自己的子女留一分钱。从曾经的“世界首富”变身“世界首善”,从梦想“人人拥有计算机”到梦想“人人拥有健康”,给人的生命价值作出全新的诠释。
王石旅游 现任万科董事会主席,已逐步从公司的经营业务当中淡化出去,退休后变身探险家,喜欢登山、航海、滑翔等户外运动,多次攀登国内外雪山。
任志强办读书会 任志强退休后开始办读书会,对“读书会”的重视等同于王石痴迷登山。两年内,读书会办了28期,至今每期报名人数超过7000。除此之外,任志强还希望办一个幼儿园。
牛根生投身慈善 蒙牛乳业集团的创始人,在事业发展如火如荼之际宣布捐出自己在蒙牛所持的全部股份,并于2011年6月全身心投入慈善事业。
宗庆后把工作当成享受 现年68岁的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说,“工作就是享受,要是让我退下来,说不定明天就得老年痴呆症了”。对宗庆后来说,工作与生活没有界限,活到老,干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