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准备:别和他人比,一考岂能定终身
编者按:各地的高考进入倒计时,凶猛的压力不仅仅让考生喘不过气,家长们更受折磨,很多家长被焦虑压出了胸闷心慌等躯体症状。如何从容面对,不妨从国外的家长身上学理念,从国内的医生那里学技巧。
我在英国留学时,打工的音乐公司老板,非常富有,家住很豪华的大House,有漂亮的花园和菲佣及英国管家,但他却给刚高中毕业的儿子找了个司机的工作,这事如果在国内,可能不会发生,因为父母或其他人会觉得孩子丢了“面子”。但在英国,家长就没有这样的看法,因为孩子乐意做这样的工作,会丰富各方面的知识,同时,这也是一份让他得到薪水的工作,可以用来吃饭、消费,同时积攒未来的大学学费等。
在英国,政府会支付孩子的教育费用至高中毕业,这时孩子的年龄普遍在18岁,在这个成年的年龄多数家长不会越俎代庖,反而很支持孩子们做自己的选择,上大学或不上大学。约定成俗的道理是,孩子们已成年,作为父母,没有义务再去支付他们昂贵的大学学费。
上大学是为了什么?在中国,可能被认为是找到一份好工作的敲门砖,一份体面工作的前提条件,甚至是一种必然的关系。在英国,高中毕业后,可以先就业,等到需要念书深造时再读本科甚至研究生。我所就读的伯明翰大学,大学生的年龄跨度不小,有不少三四十岁的人工作后觉得要进一步充电,再重返课堂,选择是自由的。参考英国大学录取条件,不难发现,工作两年以上的人群申请综合排名前24位的成功率更高。在英国,你的大学经历是成为你“附加价值”的因素,而工作经验(例如谈判技巧,IT技能等因素)才是你的“王牌”。
和家长们卯足劲让孩子拼进大学不同,在在加拿大,如果读一所一般般的综合性大学(排名中下且专业性不强),不如念一所可以获得“一技之长”的专职学校College(类似国内的大专),比如学调琴师、电技师、管道工程师等。他们认为,什么都学不如学专,这样一辈子都饿不死。事实证明,由于这些专业具有“窄、细、专”的特性,毕业生更容易被相关领域的公司录取。找到工作,如果觉得要充电,可再去大学深造。
缓压力:做心理训练,孩子家长同减负
健康时报驻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特约记者 崔玉艳
从南京多家医院了解到,随着一年一度的高考临近,不少医院心理科连续接诊了不少被焦虑折磨不安的家长。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心理精神科主任袁勇贵指出,如果焦虑转化成了躯体的症状,最好到医院及时就医,否则更会影响孩子。
袁勇贵主任介绍,最近他们接诊的几例考前焦虑症的家长,主要以女性为主。一位母亲因为孩子临近高考,自己也变得焦虑紧张起来。看到孩子看电视,着急又不敢说出来,担心孩子紧张,每天不知道该对孩子说什么好,最近几天开始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前两天感到胸闷、心慌,被诊断为焦虑症。
当家长出现这些焦虑情绪的时候,应该学会倾诉,可以找一些经历过孩子高考的家长谈心,通过他们的经验给自己一些心理指导。
适当进行有氧运动,运动以出汗为宜,可以调节机体的代谢状态,改变自己抑郁、焦虑的情绪,并用良好的精神状态去影响和感染孩子,减轻孩子的心理压力。同时,如果焦虑的症状转移到躯体或感觉被焦虑压得透不过气来,最好及时找心理医生调整,否则这种紧张的态度反而会影响孩子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