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2年09月17日> 总第959期 > 02 > 新闻内容
于康为教师为健康支招
健康时报记者 文 雯 左娇蕾
发布时间:2012年09月17日  查看次数:  
  
  新闻背景:每年9月10日是教师节,北京史家小学和东四七条小学特意邀请到北京协和医院营养科副主任于康教授,为老师们进行了一场精彩营养与健康知识讲座,以此种方式庆祝老师们自己的节日。
  受访专家:于康,北京协和医院营养科副主任
  超重和肥胖人群不断增加,在教师队伍中,也不乏这样的人,而这往往与长期不健康的饮食及生活方式密切相关。
  体形比体重更重要
  超重和肥胖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甚至癌症等都有相关性,保持适宜体重是走向健康的第一步。
  随着肥胖人群的激增,我国产生了“枣核型身材”,即两头细中间粗的腹型肥胖,这对机体代谢影响很大,是多种慢性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
  据2010年美国《保健周刊》报道,中国是目前世界上腰围增加最快的国家。而腰围每增加1英寸(约2.5厘米),癌症风险会增加8倍以上。“所以,管理体重和健康最重要的是要管好腰围。”于康说,“男性的腰围应该控制在85厘米以下,女性的腰围控制在80厘米以下。”
  管住嘴减少一口效应
  于康建议,管住嘴先从减少一口效应开始,就是每天少吃一口。半个饺子、11粒花生米、8个开心果、一小段香蕉……,可别小看了这一口,它平均热量有38.5千卡,如每天运动量不变,而每天又多吃一口,坚持一年的话,体重就会增加3斤,10年后一位青年就会变成臃肿的中年人。
  不光是吃,喝也要注意。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每天喝一听碳酸饮料,坚持一年,体重平均增加9.4公斤(将近20斤)。
  适量增加身体活动也很重要。“步行是最便捷、对关节损伤最小的运动方式,我非常推荐。另外,做家务也很好。”于康说,拖地8分钟、看孩子13分钟、站着讲课20分钟、烫衣物15分钟,这都相当于走1千步的运动量。
  在外就餐1周不超5次
  “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我国老百姓的食用油摄入量是全世界的楷模,而现在我们每天食用油所提供的能量都可和主食相媲美了。据一项调查研究显示,北京居民脂肪摄入供能比竟达到45%~47%,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上限仅为30%。”于康教授强调。
  在外就餐比例增高是导致这种情况的重要原因。餐馆菜高盐、高糖、高油,食客想不发胖都难。即使是炒白菜,经过加工,白菜的纤维被油脂包裹,能量含量并不低。
  他建议,每周共有21顿饭,在外就餐不要超过5次,对饮食健康很重要。
  专家推荐教师食谱
  导专家:胡小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学生营养室主任
  教师的营养膳食遵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版)》和膳食宝塔的总体原则,每天的膳食中应包括五大类食物。
  1.谷薯类及杂豆:如大米、面粉、小米、红薯等;2.动物性食物:如蛋、禽畜鱼肉;3.奶及奶制品,豆类和坚果:如大豆、豆腐、豆芽、豆浆及花生等;4.蔬菜水果和菌类:如白菜、菠菜、柑橘、苹果、木耳等;5.纯能量食物:如植物油、糖等。
  另外,应结合教师的职业特点,如用眼和用嗓过度,在每个季节进行适当的调整。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