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下午,一位妈妈带着孩子急匆匆地来到河南省中医院计免科,一进门就着急地大喊:“医生,我的孩子打过预防针后,不但胳膊疼,浑身都疼,连钢琴都不能弹了!”
医护人员马上给小女孩做了详细检查,发现仅接种部位有轻微红肿,并无严重不良反应。同时他们发现,小女孩怯怯地躲在妈妈身后,而孩子妈一个劲儿地问她身上是不是疼。见此情况,医护人员考虑孩子可能是心因性反应。
然后,他们开始对孩子妈做心理疏导,告诉她孩子的不良反应可能是心理性的,一方面是孩子承受能力不足,另一方面妈妈的过分紧张对孩子也造成了心理暗示,加重了临床反应。通过疏导,孩子妈的情绪有所缓解。一周内进行了几次回访,孩子已完全恢复正常。
河南省中医院计免科主管护师王晶晶解释,所谓的心因性反应,是指在预防接种实施过程中或接种后,受种者因心理因素发生的个体或群体性反应。少年儿童对事物的承受能力较差,缺乏应变能力,加大了心因性反应的几率。此外,家长的过分担忧和紧张,也会给孩子产生负面的心理暗示。
王晶晶提示,为减少不良反应,不要在孩子空腹、劳累时接种疫苗;接种疫苗后要在接种点观察30分钟,无不良反应再离开;接种疫苗后的48小时内,不要进行游泳、跆拳道等剧烈运动,多喝水多休息。
温馨提示:
如果接种疫苗后接种局部出现红肿,可进行热敷,加速疫苗的吸收,消除红肿。具体方法:用干净的毛巾在水内煮沸几分钟消毒,待水温降到60摄氏度左右时取出毛巾拧出大部分水,用毛巾覆盖在红肿部位15~20分钟,每天3~4次,直至红肿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