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入秋,吃养生药膳的人多了起来。中医有“药食同源”的说法,很多餐馆也打出了药膳食疗的招牌。最近,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中医科来了位患者,吃了混了十多味中药的药膳后,头晕眼花,连人都看不清楚。
该院中医科主任医师刘建华说,“食疗”和“药膳”的概念常被人们混淆。“食疗”特点是取食物中的药效,但不加药物;“药膳”是食物加药物,但它又不是食物与中药的简单相加,需要在中医辨证配膳理论指导下,特殊调制。
相对来说,食疗比药膳的使用范围更广,但是如果论起防病养病的针对性来说,药膳又略胜一筹。但是,药膳不能随便使用,毕竟“是药三分毒”,应遵循一定的原则。
中医讲辨证施治,药膳的应用也应在辨证的基础上选料配伍,如血虚的病人多选用补血的食物大枣、花生,阴虚的病人多使用枸杞子、百合、麦冬等。
此外,人的体质年龄不同,用药膳时也应有所差异。小儿体质娇嫩,选择原料不宜大寒大热;老人多肝肾不足,用药不宜温燥;孕妇恐动胎气,不宜用活血滑利之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