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见闻:
从早上8点开始,在近4个小时的时间里,林江涛一共看了20多位患者,其中多半都是过敏性哮喘或疑似哮喘。
第一位患者是位中年男性,刚进诊室,林江涛就问,“最近感觉好多了吧?”
“好多了,好多了,哮喘一直没犯,整个人好像又活过来了。”
“哮喘日记有没有坚持写?”
“这个月每天都写,您看看。”
说着,他就把日记和上次肺功能检查的结果拿出来,林江涛仔细看看,还用笔划了划,指着检查单说,“您看这里,以前您的肺功能只有正常人的1/5,现在已经达到2/3了,坚持治疗就能恢复到正常。”患者脸上也露出了舒心的笑容。林江涛还为他约好了下次复诊的时间。
但这样轻松的氛围很快就被打破了。一对母子从黑龙江赶过来,母亲一进诊室,就着急地想要说儿子的病情,根本容不得医生问。
“别着急,先听我说,您这样的情绪会给孩子很大的精神压力,对治疗非常不利,坐下来,一个一个问清楚,好吗?”听了这番话,母亲才稍稍放松下来。
儿子今年已经30多岁了,咳喘了10年,根本无法正常工作,更别提成家。林江涛告诉患者,先得诊断清楚,需要做一些检查。检查出来即使是过敏性哮喘,只要正确治疗,也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
其实,很多人来就诊时,已经被咳喘、胸闷憋气、呼吸困难折磨了十多年,有的哮喘犯的时候,整夜都无法睡觉。因此,很多患者就诊时都特别悲观,而林江涛首先做的工作就是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没事”、“不要紧张”,这两句林江涛最常说的口头语,就是给患者的第一剂良药。
受访专家:
林江涛: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呼吸内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组长、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会长。
擅长:难治性哮喘;慢性咳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心病;烟草依赖综合治疗。
出诊时间:周一、周四上午(特需门诊)、周二下午(专家门诊)。
说到哮喘,很多人都觉得它是甩不掉的顽疾,一旦患上,就会纠缠你一生。而在林江涛眼里,哮喘虽不能根治,但只要进行规范化的药物治疗,就能把它控制好,就能像正常人一样,畅快地呼吸,愉快地生活。
治疗哮喘
先要诊断清楚
门诊现场:“医生,我有过敏性哮喘,最近喘得厉害,您给治治。”一上午至少五位患者都这样反映自己的病情。
林江涛:患者接触到过敏刺激,导致支气管痉挛,出现咳嗽、喘息、气促以及胸闷等。但有些人并不出现这些症状,如隐匿性哮喘,平时可能也不喘息;另外,出现咳嗽、憋气等也不一定是过敏性哮喘,可能是单纯过敏或其他原因引起的。不同疾病有不同的治疗方法,诊断清楚是首要任务。
我们建立了一套诊断标准,怀疑是过敏性哮喘,都要通过过敏原皮肤点刺、血液化验、痰细胞学检查、气道反应性测试等全面检查后才能做出诊断。诊断指标不但是诊断疾病的依据,而且对评估后续治疗效果很重要。
哮喘鼻炎
好搭伴一同治
门诊现场:11岁小男孩,3年前诊断患有过敏性鼻炎,两年前开始咳喘,近半年加重,夜间和晨起加重,半年来都没法正常上学。
林江涛:这个小患者很可能是过敏性哮喘,但还需要详细检查才能确诊。相对于成人,儿童气道很敏感,遇到花粉、螨尘等过敏原,或冷空气刺激,就可能引起气道狭窄,诱发哮喘。另外,60%~80%的哮喘患者可能同时被过敏性鼻炎困扰,一般鼻炎先出现,哮喘后出现,治疗要双管齐下。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有哮喘就不能活动,其实适当运动能改善肺部功能、提高气道耐受性,使哮喘发作的几率降低。但是,必须在哮喘控制较好的基础上,根据医生的建议,循序渐进地运动。
控制哮喘
吸入治疗最有效
门诊现场:林主任在接诊的过程中,对每位患者都要强调一句,“取完药一定要回来一趟,教给您怎么用药。”
林江涛:临床上经常会发现,不少病人拿了药就走了,连药的性质和使用方法都没弄明白。对医生来讲,诊断疾病只是完成了一半的工作,另外一半工作是教会患者如何正确合理地用药。
哮喘患者平时除了远离过敏刺激因素外,用好药也至关重要。哮喘不是细菌或者病毒造成的炎症,用抗生素不起作用,目前对稳定期的患者来讲,吸入激素(包括干粉剂和气雾剂)是最有效的治疗方式,且副作用小。需要注意每次吸完药物要深漱口,把口咽中残存药清洗掉,减少声音嘶哑等局部不良反应。
坚持治疗
每月复查一次
门诊现场:一位38岁男性患者,之前由于过敏性哮喘,无法从事正常劳作。经过规律治疗,哮喘控制得很好,肺功能也有很大改善,这次来复诊。
林江涛:哮喘治疗是项“持久战”,要想“速战速决”是根本不可能的。哮喘不能根除,但能控制和减轻急性发作。建议患者最好每个月复诊一次,这样医生就可以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或药物剂量。
单纯用药不是万能的,除规律服药、按时复诊,生活饮食上多注意,每天还得监测哮喘病情变化(用峰流速仪监测)以及写好“哮喘日记”,医生可以通过哮喘日记动态地了解病情,调整和优化药物剂量和治疗方案。
记者手记:
一般医生治病,而好医生治病人,相差一个“人”字,但对患者本身来说,却有很大区别。
林江涛教授是国内哮喘治疗领域的权威,全国各地的患者都慕名而来,但这样的大专家却很细心周到。诊室里特意为患者家属准备了张凳子,让家属陪在身边,患者更安心。虽然只是一个小细节,很多家属都很感动。
哮喘治疗是个长期的过程,很多患者都是林江涛教授的“老朋友”,每次在认真看过检查结果后,他都会根据具体情况为患者提前预约好下次复查的时间,并且在自己的台历上写清楚。
一位患者向林江涛教授倾诉自己以前的看病经历,什么药都用过了,但效果一直不好。
“治疗效果不同,不是药物本身的差别,而是用法是否合理。”林江涛教授向患者解释。为了让每位患者都掌握正确的用药方法,特别是吸入激素,他专门配备了一位助手指导患者。
医者仁心,医生需要知识和技术,更需要医德。在现今的医疗环境下,单向行医已行不通,需要医患双方的沟通,才能战胜疾病。哮喘治疗本身就是在打持久战,治疗和控制的效果,一半取决于医生,而另一半就取决于患者,需要医患共同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