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多数婴儿而言,母乳(包括按比例冲调的配方奶)能满足婴儿六个月前的全部营养需求,而且六个月是婴儿开始适应不同结构和喂养方法的最佳时间。之所以建议六个月左右添加辅食,有以下原因:
等待推舌反射消失后。新生儿有一种先天性的非条件反射——推舌反射,也叫挺舌反射,即舌头会对进入嘴里的固体食物(或勺子)推出,以防止外来异物进入喉部导致窒息,这个反射一般会在出生4~7个月内消失。
如果推舌反射还很强烈,婴儿会抗拒较硬的食物或勺子(太硬了),这时妈妈可能会误以为孩子拒绝吃东西。直到六个月时,宝宝进食的行为开始由吸发展成了咬,到7~9个月,才逐渐变成咀嚼。
消化、免疫系统更成熟。出生后的头几个月里,宝宝的消化系统还不能处理除奶以外的食物。因为,唾液淀粉酶(负责消化淀粉类物质)虽然在出生时就有了,但唾液腺分泌功能弱,唾液淀粉酶活力有限,而胰腺淀粉酶(作用同唾液淀粉酶)在至少前三个月内还没有,至少六个月内还不足。因此,宝宝在出生头半年内,消化淀粉的能力非常有限。
另外,过早添加辅食,还可能造成食物过敏,而且接触到食物中的病原体可能会增加腹泻和其他疾病的几率。美国儿科学会2012年的母乳喂养报告称,纯母乳喂养大于四个月,但在六个月前就添加辅食的婴儿,患肺炎的几率是纯母乳喂到六个月后婴儿的4倍,而且,后者的呼吸道合胞体病毒细支气管炎发病率降低了74%。
对新鲜事物开始感兴趣。大多数宝宝在六个月左右时,开始产生接受新的食物结构和味道的意愿,也开始喜欢模仿大人的行为。这时,逐渐引入新的口味和食物种类,对开发孩子这个阶段的行为能力是非常有用的。
而且,半岁左右的孩子可以独立坐着,意味着孩子能更好地在吞咽食物前,对嘴里的食物进行处理,这时,厚一些的食物就能够吃下去了,添加辅食的时机才成熟。
另外,如果喝母乳的时间减少,母亲的乳汁分泌也会因为刺激的减少而减少,让宝宝无法获得足够的“最佳营养”。在六个月内减少母乳或配方奶喂养,在一些极端的情况下会造成孩子营养不良。
相关阅读:
2002年第55届世界卫生大会通过了《婴幼儿喂养全球战略》,强调出生后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6个月后合理添加辅食。2012年1月,中国卫生部颁发了《母婴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其中明确指出,婴儿应从出生后6个月开始逐渐添加辅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