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2年06月14日> 总第933期 > 16 > 新闻内容
伤心事来静悄悄
健康时报记者 凌 点 特约记者 李 杰 张献怀
发布时间:2012年06月14日  查看次数:  
 
  受访专家
  贾海忠,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中西医结合心脏内科主任医师,医学博士。
  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疑难冠心病、高血压、低血压、高脂血症、心律失常、心力衰竭、顽固性头痛、眩晕等。
  出诊时间:周二下午、周五上午、周五下午(特需门诊)。
  徐国辰,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教授。
  擅长: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病的诊断与药物治疗;冠状动脉造影、血管内支架植入、射频消融术等介入诊疗的前瞻指导与术后维护。
  出诊时间:周一至周五上午。
  邸春霞 总参总医院(解放军第309医院)心内科主治医师。
  擅长: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高血压及各类心律失常的诊治。

  心梗喜欢装没事

  “经常有心梗患者跟说我心脏不疼也不憋,心脏好得很。但一检查就不是这么回事。” 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中西医结合心脏内科主任医师贾海忠说,心脏有时爱装没事,不疼也可能会出现心梗。
  故事:60多岁的王先生,平时一活动就觉得气短,以为是年纪大了容易累,也没当回事。后来晚上睡觉也气短,不能平躺,要坐着,但心脏没有疼痛感。去医院就诊,做心电图却发现他得了心机梗塞。
  解释:60岁以上老人和糖尿病患者是无痛性心肌梗死的多发、高危人群。60岁以上的老年人心脏自主神经变性并常有脑动脉硬化或闭塞性脑血管病,以致感觉迟钝而对疼痛的反应降低。而糖尿病病人神经末梢在传递信息上容易出现故障,信息传不过来,就感觉不到痛。
  措施:无痛性心肌梗死心脏虽不痛,但可能表现为其他疼痛。总参总医院(解放军第309医院)心内科邸春霞医生提醒,高危人群出现以下症状要警惕并及时就医:一是心力衰竭,有突发性胸闷、憋气,阵发性呼吸困难等;二是胃肠不适,腹痛、呕吐等,特别是下壁心肌梗死,疼痛会发生在上腹部,易与消化道疾病混淆;三是低血压或休克;四是脑供血不足和脑血栓形成,如意识障碍;五是有晕厥、躁狂等症状;六是有右侧胸痛、上颌痛等异位疼痛。

  高血压爱捉迷藏
  通常患了高血压会有头晕、心悸、恶心等信号提示,但有一种高血压会让患者难以察觉,没有症状,却猝然发作,仿佛和人们玩捉迷藏,即无症状性高血压。
  故事:26岁的小谭有高血压家族史,但本人从没有量过血压,偶而感觉头晕,也认为与太累有关,休息一下就好。有一次上楼时他突然跌倒,并感觉胸闷、气短,几天后症状加重,出现脸部和下肢浮肿,少尿,夜间睡眠无法平卧。经检查,诊断为高血压3级(收缩压≥180mmHg,舒张压≥110mmHg)、高血压心脏病、心力衰竭、高血压性肾病、肾功能不全。
  解释: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徐国辰介绍,无症状性高血压在临床上并不少见,患者多为年轻人,尤其是压力大、熬夜多、生活不规律年轻白领。这种血压通常呈阶梯状缓慢上升,由轻度到中度再到重度,由于患者对这种缓慢升高的血压已经适应,即使血压已很高,也无任何症状和不适,且年轻人由于身体强壮,很少得病,患了高血压也不知情。
  “无症状高血压比有症状的高血压更危险。”徐国辰博士说,随着年龄的增加,心、脑血管逐渐发生硬化,脆性增加,弹性减弱,在进行高强度的活动或情绪激动时,血压会迅速上升导致严重的心脑血管意外甚至卒死。
  措施:专家提醒,预防无症状高血压,定期测量是关键。有高血压家族史的年轻人要定期测血压,至少一年一次,发现血压偏高就要进行降压治疗。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