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2年06月07日> 总第931期 > 24 > 新闻内容
脑卒中筛查查什么
健康时报实习记者 马淑燕
发布时间:2012年06月07日  查看次数:  
  
  相关阅读:2010年8月卫生部成立了“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委员会,由陈竺部长任主任,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王陇德院士任专家委员会主任。工程旨在建立并完善全国脑卒中筛查与防控网络体系,在地市级以上建立起300所“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

  专家简介:
  华扬,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超声诊断科主任,主任医师
  马青峰,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主治医师

  脑卒中怎么筛查?查什么?健康时报记者来到工程首批示范基地之一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的“脑卒中筛查门诊”了解。(全国99家筛查基地医院,名单见健康时报官网:www.jksb.com.cn)
  风险因素分得更细
  现场:宣武医院脑卒中筛查门诊排满了老人。这里是筛查的第一步,记者来到马青峰大夫面前时,他说:“你先对照墙上的大牌子的项目自检一下。”我自检结果是,主要危险因素没有,一般危险因素两项。马大夫幽默地说:“筛查?你还不够格呢。”
  以前脑卒中危险因素有8个,而新修订的则细化为“4+12”。即4项主要危险因素和12项一般危险因素。马大夫告诉记者,如果有两项主要危险因素,或1项主要危险和两项以上一般危险因素,或者以前有过卒中/短暂脑缺血发作的患者,都应该进行脑卒中筛查。
  4项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及年龄超过50岁。12项一般危险因素:房颤、心脏病;呼吸睡眠暂停;脑卒中家族史;吸烟;大量饮酒;缺乏运动;膳食中油脂过多;肥胖;男性;牙龈经常出血、牙松动、脱落;缺血性眼病和突发性耳聋。
  筛查要先评估再检查
  现场:血管超声诊断中心预约窗口内立着一个牌子,醒目地标着“已预约到8月”。“我们都在超负荷工作,许多人检查完都是正常的。” 超声诊断科华扬主任在花了半个多小时给一位患者检查完后,略带劳累地告诉记者。
  正确步骤应是,在门诊做完危险因素评估,如有必要,再做血常规、血生化十项、同型半胱氨酸、凝血四项、血沉、糖化血红蛋白,以及脑血管超声、心电图等检查。查完后如需要,再做脑血管CT、核磁、脑血管造影等。
  然而,很多人就想“查一查”,没去“脑卒中筛查门诊”评估,而是直接跑到医院相关科室,述说自己的情况,要求医生开检查。结果常常是不仅浪费了自己的钱,还浪费了宝贵的医疗资源。
  华扬主任提醒,有意识来筛查没错,但检查前要先看看自己有没有3项以上的危险因素。而“脑卒中筛查门诊”中的第一步,正是让患者在医生指导下自检。
  怎么治要按“级别”来
  现场:64岁的王大妈患有糖尿病与高血压,不过筛查显示血管没问题,想要停服降压药,医生划定她属轻度危险人群,但不能停药。52岁的杨阿姨查出“存在颈动脉斑块”,被划为中危人群,医生让她服用阿司匹林和降脂抗氧化的药物。58岁的李先生查出严重血管狭窄,达到极高危程度,医生建议立即手术。
  “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最大特色之一,就是细化了结果,分为5级,并规范了每级的应对措施,以便规范治疗。
  一级:血管没问题,也没有风险因素或风险因素数量没有达到上述标准的,属于正常人群——定期自查。
  二级:血管没问题,但风险因素达到上述标准的,属于轻危人群——控制原发病。
  三级:血管有问题的,如动脉粥样硬化相对稳定,属于中危人群——长期吃药控制防止恶化。
  四级:出现血管狭窄的,属于高危人群——长期吃药控制。
  五级:血管狭窄程度非常严重的,属于极高危人群——建议根据病情选择手术,如颈动脉剥脱术和支架手术等。
上一篇 下一篇